1、爆竹声声辞旧岁,春联户户迎新春。
2、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年。
3、爆竹声声辞旧岁,欢歌阵阵迎新春。
4、爆竹声声辞旧岁,春风阵阵迎新年。
5、爆竹声声辞旧岁,祝福句句迎新春。
“爆竹声声辞旧岁”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释义: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爆竹声声辞旧岁的下联有:
1、爆竹声声辞旧岁,烟花朵朵迎新春。
2、爆竹声声辞旧岁,贺岁盈盈满乾坤。
3、爆竹声声辞旧岁,合家欢乐迎新春。
4、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庆新年。
5、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
6、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年
7、爆竹声声辞旧岁,总把新桃换旧符。
8、爆竹声声辞旧岁,总把新桃换旧符。
9、爆竹声声辞旧岁,春联户户迎新春。
10、爆竹声声辞旧岁,瑞雪飘飘迎新春。
11、爆竹声声辞旧岁,笑语阵阵迎新春。
12、爆竹声声辞旧岁,春联户户迎新春。
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鞭炮响转眼间一年已过, 屠苏酒暖心房春风吹拂。 旭日升千门万户多明亮, 人人把新桃符换旧桃符。
注词释义: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全诗译文:
在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大家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全诗译文:
在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大家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全诗译文:
在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大家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上联:爆竹声声辞旧岁
下联:锣鼓阵阵迎新年
“爆竹”对“锣鼓”:名词对仗,平仄相协。
“声声”对“阵阵”:叠词对仗,平仄相协。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
古诗中屠苏指的是名为“屠苏”的一种药酒。
在我国古代有着民间正月初一饮屠苏酒的习俗,这种风俗寄托着古代人民想要驱祸辟邪、防避瘟疫的愿望,据说屠苏酒这种药酒的创制人是我国汉代末年时期的名医华佗。
屠苏酒在由华佗创制出来后,因为酿制的材料主要是以排除各种滞浊之气的中草药为主,就药性来讲,的确是有着防治瘟疫的功效,因而无论是唐代的药王孙思邈,还是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亦或是明代有着药圣之称的李时珍都十分推崇屠苏酒在民间的流传。
发展
过年饮用屠苏,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了清代,现代的人们虽然不饮屠苏酒,但是过年饮酒的习俗从来未变化过。而屠苏酒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它的喝酒仪式不同,一般喝酒是先敬长辈,屠苏酒是长辈先让晚辈喝,希望小辈快长大,小辈希望长辈留住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