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赏析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清明》翻译与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明》
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文解释】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家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开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词语注释】
纷纷:形容多。
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悲哀。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赏析】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关于杜牧的唐诗——《清明》,希望大家喜欢!
《清明》
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此诗《樊川诗集》及《别集》、《全唐诗》均未收。最早见于谢枋得编《千家诗》,明代的谢榛认为是杜牧所作。
②行人:这里指行旅在外的人。
③欲:几乎要,简直要。
④断魂:比喻感伤愁苦之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⑤借问:请问。
⑥酒家:酒店。
⑦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白话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
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
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作品背景: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作品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赏析:
清明这个节日,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思归之念,而春雨绵绵,更增添旅途的愁苦和艰辛。这样一种复杂的思绪,诗人却用一句极通俗的语言,作了很好的概括。接下来探问酒家何处有,既是想歇息解乏,又含有借酒浇愁的意绪。结尾以牧童指路结束全篇,给行旅之人带来了安慰和希望,显得含蓄不尽,余味无穷。这首诗对旅途情景的描绘,旅人情怀的抒发,十分真实自然,语言也通俗流畅,音节和谐,景象新鲜生动,易懂易记,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故作《清明》。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
原文如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如下: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扩展资料: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