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味最抚慰人心。街边小摊,不仅给这个世界最真实的烟火味,也是很多低成本创业者最常选择的创业形式。餐厅大排档会有怎样的故事?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餐饮O2O将以系列专栏的形式,呈现一系列餐饮摊点的创业故事,揭开最真实的摊点创业内幕。
开一家咖啡店是很多人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有人花了十几年的积蓄打造精品咖啡店;有些人趁着传播经济的热风,带着简单的工具,骑着自行车或者自己的私家车,带着咖啡机和咖啡豆,把自己变成了流动的咖啡摊。........
地摊咖啡,成本低,门槛低,被认为是最适合咖啡创始人的商业形式。这种低价业务的利润是多少?未来有发展潜力吗?真的适合创业吗?或许,我们可以从下面的故事中找到一些答案。
01
冲一杯咖啡
他来回骑了40公里。
如果你经常在福州的石厝教堂附近走动,你大概会遇到这样一个男人,留着胡子,戴着英国帽,穿着大尖头皮鞋,穿着复古连衣裙,后座上放着一个用马克笔写着咖啡两个字的木箱。
这个人姓刘,名叫刘晓哥,曾经是两家咖啡店的老板,心中一直有一个咖啡店的梦想。2010年,因为经营问题,哥哥的两家咖啡店被迫关门。他很惨,但是为了生存,他不得不转行做其他行业。
2018年,依然热爱咖啡的刘晓戈开始了他的自行车咖啡生涯。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定制了一个小木箱,装上了一套电器,用一种可移动、低成本的方式重建了自己的咖啡店。
客人一下单,小哥哥就像变魔术一样。他从小木盒里拿出五袋咖啡豆,拿出专业的电子咖啡秤,拿出手工壶,然后开始熟练地手工磨豆,慢慢注水冲泡,很快一杯手工咖啡就做好了。
刘小哥的移动咖啡店可能很小,但是要花很多时间。每天从我的家乡闽侯南屿骑自行车到他的固定摊位要1.5个小时。下午2点,6点收摊,每天来回骑行近40公里。
每天小哥哥花近2个小时准备食材,坚持98%纯手工。小哥对其他食材的选择也很有讲究。鲜奶、蜂蜜、麦芽糖都是福州当地的农家品牌,自己挑选。
“每天销量10杯左右,每杯价格定在30元左右,每天营业额300元左右。虽然还不到普通咖啡店的一半,但好在没有店面租金的压力也能生存下来。”刘晓戈说。“但如果有机会,以后还是会开咖啡店的。”
我也把我的咖啡梦放在自行车上,那里是Xi安阿东。受疫情影响,地摊经济红火,阿东也摆起了地摊。“既然国外有摩托车咖啡店,为什么国内不能有自行车咖啡店?”带着这个想法,阿东创立了自己的自行车咖啡品牌——阿东咖啡。
对于单车咖啡的未来,阿东也坦言,“因为是手洗,所以数量有限,一天最多能泡20杯。而且这种自行车形式也限制了出售的咖啡品牌,只能作为手工咖啡、创意咖啡等不需要咖啡机的系列饮品。真正做出大品牌的可能性太小了。”
02
“越是晚上,咖啡越多”
一条向上的咖啡主干道
夜晚的后备箱市场集中,无数车主正在装备后备箱,作为新的交易场所。车顶和车窗都用各种颜色装饰。餐桌和座位放在汽车后部。卖的商品从手工饰品到蛋糕、咖啡、酒、食品、服装、住房、交通,应有尽有。
虽然摊位很多,但是一眼就能看到Ako的后备箱咖啡店。那是一辆独特的军绿色越野车,车厢里整齐地摆放着咖啡机和各种容器。米色窗帘上印着简单的品牌口号,旁边是Ako Travel收集的各种特色小物件。
阿柯是旅行家,也是资深UP主。越野车是他在各个地方的坐骑。带着它,Ako去过很多地方。2022年,因为疫情和一些个人因素,他停了下来,开始在当地扎根,想开一家自己的咖啡店。
“刚开始遇到地摊经济热潮的时候,在旅游的时候,也积累了很多地摊经验,就想尝试在现在比较流行的咖啡赛道创业。很自然的,一个关于后备箱咖啡店的想法就这样冒出来了。”a说。
他没想到的是,第一次创业会如此成功。“摆摊近一个月了,日均流水在1000元左右。摆地摊的第一天晚上,卖了60杯,其他时间,平均能达到45杯左右。这是一个可以持续做下去的生意。”巨大的利润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我一直觉得半夜喝咖啡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越努力,效果可能越差。”a说。但他站了几天后发现,年轻人对晚上的咖啡也有很强的社交需求,晚上咖啡的销量并不比白天差。
但是,Ako的成功,有一部分是因为Ako对个人IP的打造。在trunk coffee品牌开业之前,Ako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哔哩哔哩、小红书和Tik Tok发布了自己的咖啡店信息。开业当天,连续发布了多个相关视频。
“做一个UP主,做视频,早已是我的日常,我把这个习惯延伸到了咖啡店创业。我每天都拍摄咖啡店的日常视频,让我的潜在顾客看到,为自己的咖啡品牌创造影响力。”a说。如今,他身上的标签已经从一个单纯的旅行老板,变成了一个咖啡店老板管理人的光环。
不过小珂也承认,虽然流量给他带来了不错的生意,但也有一些烦恼。很多粉丝在网上批评评论,说他三证不全,食品卫生难以保证,甚至有人私信骚扰他,给他带来很多麻烦。
但是,不是所有后备箱的咖啡摊主都能像小可一样把流量玩的那么彻底,一脱颖而出就能做出好成绩。思思是长沙的一个妹子,在烹饪学校学的做咖啡的手艺。今年因为疫情失业后,她也有了做树干咖啡的想法。
就这么办,思思淘买了一辆二手车,精心改装,买了电池,精挑细选了一台咖啡机,前后花了6万多。4月,她命名为“移动咖啡”的树干咖啡摊开业了。
但是经营了近十天,思思发现事情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好。“一杯20元左右的咖啡比星巴克咖啡便宜很多。但是买的人不多。他们最忙的时候一天能卖50多杯,但有时候一晚上也就卖几杯。大部分都是靠朋友撑场地。”
她还试图拍摄视频并上传到Tik Tok等网站,以提升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但浏览量很少。“做网络名人咖啡不是那么容易的。没有成熟的运营经验和团队,靠自己是出不了名的。”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