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有哪些(孔子的名言有哪些5句)

孔子都说过哪些至理名言?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译文:说话一定守信用,行动一定坚决果断。 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

孔子都说过哪些至理名言?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译文:说话一定守信用,行动一定坚决果断。

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译文:(教学生)不到他卫灵公)

译文: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译文: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译文: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1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译文: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译文: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局促,经常忧愁。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译文:纤亩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译文: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译文: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这一年是孔子最得意的一年,因为从定公十年起,孔子开始代理丞相一职,经过四年的精心治理,鲁国的面貌美女和三十匹骏马)所击倒。从此不再过问朝政,对孔子和诸大夫也失去了应有的礼节。于是一气之下,孔子离开了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这一年是孔子最得意的一年,因为从定公十年起,孔子开始代理丞相一职,经过四年的精心治理,鲁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国力也蒸蒸日上。

于是一气之下,孔子离开了鲁国,开始了漫长的信任和器重的学生给全盘否定了。

这是个相当严肃的问题!

于是,孔子就很认真、严肃的指着天大声喊道:“我要是带有一点邪念去见她的话,就让老天爷惩罚我!就让老天爷惩罚我型竖液!”

见老师动了真格的,子路也就不再说什么了,最后表示,对老师的这一礼节性回访,予以理解。

于是,过了没多久,孔子就因为卫灵公过于重色轻士而离卜物开了卫国。

两次大怒,表达出了孔子的两个心境——首先孔子是十分关心他的弟子们的,而且还很在乎他在自己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为人师,不易啊!

有哪些孔子的名言

有哪些关于孔子的名言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孔子的.名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其使民也义。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7、放于利而行,多怨。

8、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2、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3、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4、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5、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1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1、贤哉,回也。

2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3、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6、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7、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8、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0、君于疾没世唯颤而名不称焉。

31、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3、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4、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5、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36、其使民也义。

3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8、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0、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1、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42、放于利而行,多怨。

43、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44、质胜文则野搜配,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5、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世山指忧贫。

46、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

孔子说过哪些名句名言?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原文与翻译:

1【原文】孔子曰念弯毁:“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仔备

【评析】孔子虽说有“生而知之者”,但他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也没有见到这种。他说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了。

2【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评析】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3【原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评析】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4【原文】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1),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3);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5);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注释】(1)居:坐。(2)愚:受人愚弄。(3)荡:放荡.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4)贼:害。(5)绞:说话尖刻。

【译文】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闹手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5【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1),慎而无礼则葸(2),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君子笃(4)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5)不遗,则民不偷(6)。”

【注释】(1)劳:辛劳,劳苦。(2)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3)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4)笃:厚待、真诚。(5)故旧:故交,老朋友。(6)偷:淡薄。

【译文】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评析】“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6【原文】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评析】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7【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1)就:靠近、看齐。(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3)正:匡正、端正。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评析】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8【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1),不贰过(2),不幸短命死矣(3)。今也则亡(4),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1)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2)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3)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4)亡:同“无”。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评析】这里,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认为他好学上进,自颜回死后,已经没有如此好学的人了,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他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9【原文】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10【原文】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注释】(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泛: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11【原文】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

【注释】(1)陈亢:亢,音gāng,即陈子禽。(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3)远:音yuàn,不亲近,不偏爱。

【译文】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643f409ab8f3d.jpeg

  • 发表于 2023-07-03 13:16:11
  • 阅读 ( 96 )
  • 分类:社会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