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成都出台了《增强发展韧性稳定经济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稳增长40条”),全力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稳增长40条》有哪些特别的亮点?
政策的出台有哪些考虑?
记者采访了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解读“稳增长40条”起草情况,一起来看看。
↓↓↓
考虑因素:
从九个方面加大力度稳定经济市场。
成都作为成渝核心和全省骨干,2021年经济总量达到1.99万亿元,占全省的37.0%,是全省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为更好地肩负起稳定经济增长的政治责任,成都市在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增加措施,扩大范围,加大力度。此次出台的“稳增长40条”,从财税、金融、产业圈建设、链条强化等九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力争为稳定全国、全省经济市场贡献成都力量。
其中,对市场主体的“照顾”是一大亮点。“稳增长40条”坚持发力在前、力度适当加大的原则,着力稳定市场主体,确保稳增长、保就业、保民生。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稳增长40条”将惠及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使其充分发挥保障就业和民生的重要作用;对重点企业、专业化和新型企业等市场主体给予更多支持,使其发挥稳增长、稳预期的作用;通过灵活执法、灵活管理、优化服务,为市场主体发展创造宽松环境,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突出成都实际,体现特色,也是“稳增长40条”的特色。“稳增长40条”在落实全国6大类33条、全省6大类30条的基础上,推出了多项具有成都特色的举措。
比如,在促进基础设施投资、促进消费恢复和发展、促进文体消费复苏方面,提出支持大运会场馆有序开放,提前释放赛事红利,激发消费潜力。在推进一圈一强链建设方面,将成都市重点产业链外资企业重点项目纳入成都市重点项目名单,按照相关政策保障用地和能耗。突出成都国际门户枢纽特色,增设畅通国际物流通道等政策措施。
稳定增长:
企业上升一级,给予相应奖励。
投资和消费是经济增长,特别是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稳增长40条”提出,加大优化投资项目审批力度,强化项目要素支持。如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今年提前开工建设的,市级相关部门将加大资金配套和要素支持力度。
为积极促进消费的恢复和发展,成都将在全市A级旅游景区推广首门票优惠。支持实体书店、电影院、国有博物馆和营业性演出团体发展,鼓励非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含低票价),并按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
疫情爆发以来,外需一直面临成本高、海外物流渠道受阻等问题。为稳定外贸,促进开放型经济更好发展,“稳增长40条”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外商投资项目的支持,降低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成本。纳入成都市重点项目清单的成都市重点产业链外资企业重点项目,按照相关政策优先考虑用地、能耗等因素。
“稳增长40条”还采取措施推动产业打造强链条,提升现代产业发展水平。“我们建议完善产业链服务激励机制”,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实施重大项目,吸引和推动“红黑榜”制度建设,打造强势产业圈,强化“红榜”激励,对区(市)县给予土地和资金支持。此外,成都还将加大制造业项目的吸引和建设,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强化企业上一层楼的激励机制,对不同领域的企业上一层楼给予相应的激励。
例如,对新授予的国家专营“小巨人”企业给予30万元的奖励。对新获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获得“单项冠军”产品称号的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同时,考虑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企业经营困难,积极降低要素成本,支持租金减免,对合法租赁市、区(市)、县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土地、摊位、广告位等资产的企业,减免租金3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为全力保障供应链稳定,成都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对客货车辆和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快递员进行免费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全力保障国际国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稳定供应和顺畅流通。
减轻企业管理负担,稳定市场主体。
帮助稳定工作和保障工作。
“稳增长40条”拿出了一揽子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市场主体面临的困难。
“经营成本上升是当前市场主体面临的最突出、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现有340多万市场主体,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稳增长40条”将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减轻市场主体经营负担。在落实国家和省税费减免政策的同时,扩大支持范围,加大对政府融资担保、政府采购等扶持中小企业政策措施的支持力度。比如,督促市级再担保公司和国有融资性担保机构积极争取国家融资性担保基金的股权投资,全面提升政府融资性担保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同时,为加大对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成都市将开展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重点领域“百千万”行动,实现再贷款企业10000家、贴息企业1000家、川碳快贴企业300家、央行缴税。
“稳增长40条”也加强了就业和民生保障。
“我们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提出就业优先,大力帮助企业稳定岗位,促进大学生、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毕业当年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中小企业、社会组织给予1000元/人的一次性就业补贴;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提供给高校毕业生创业者;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到期后补缴。
实施:
深入开展惠民企业服务活动。
政策生命力的关键在于执行。“稳增长40条”提出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优化企业服务对接机制,确保政策及时兑现、应保尽保。
在积极打通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方面,市级相关部门将细化政策措施,明确申报流程,确保政策及时兑现,应兑现尽兑现。市直相关部门、区(市)县将深入开展为民惠企服务活动,下沉到社区、企业、项目、基层,传递政策、服务、解决问题。
在优化企业服务对接机制方面,成都将优化升级“天府湘政策找企业”智能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一般性政策事项人工与智能审批相结合,刚性政策事项“享而不审”,普惠性政策事项“享而不申”。“我们设立了专门的政策服务渠道,公布了‘稳增长40条’的部门负责处室和联系电话。市场参与者可以直接通过电话向有关部门咨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