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证监会调查近两年后,格力地产董事长卢俊思案终于尘埃落定。
6月17日晚间,格力地产(SH:600185)发布公告称,卢俊思因涉嫌泄露内幕信息已被上饶市公安局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但此事为卢俊思个人事务,不影响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前日,格力地产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免去卢俊思先生董事长职务的议案》。在新主席选出之前,林强总统将代理主席职务。
也就是说,卢俊思将离开他工作了18年的格力地产。
除了“格力地产董事长”的身份,卢俊思还是珠海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免税”)的董事长。2020年1月,珠海免税托管格力地产控股股东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控股”)。随后,格力地产也试图通过收购珠海免税集团进入免税业务。
如今,随着卢俊思正式离开格力地产,其免税业务的发展前景更加不确定。不过值得一提的是,6月17日开盘时,格力地产出现涨停,最终收盘上涨6.64%,至7.23元/股。
由于免税业务的到来,该股多次涨停。
君思因涉嫌内幕交易被立案调查,可能也与格力地产即将开展免税业务有关。
2020年5月11日,格力地产发布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珠海SASAC与城建集团共同持有的珠海免税集团100%股权。格力地产表示,重组后将打造以免税业务为特色的大消费业务,同时实现公司港口经济业务与免税业务的联动。
加入免税业务后,格力地产股价也一路飙升。2020年5月25日至6月3日,格力地产连续八个交易日涨停,股价从5.3元涨到11.36元/股。在5月和6月的整整28个交易日里,其股价两次上涨。
股价变动不仅引起了交易所的问询,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2020年12月30日,格力地产发布公告称,董事长卢俊思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被立案调查。公司购买珠海免税100%股权可能被暂停或终止。2021年2月9日,收购正式中止。
在君丝路被调查、重组可能中止或终止的消息传出后,格力地产开盘价应声下跌。2021年2月10日(宣布暂停收购次日),格力地产再次跌停。
直到去年,格力地产仍然经常经历股价上涨或下跌的“过山车”。比如2021年8月13日至9月3日,其股价从8.2元涨到10.72元/股。这是因为免税概念股热度下降后,格力地产股价再次突破10元,而2022年1月12日至1月27日,格力地产连续12个交易日下跌。
虽然与珠海免税集团的重组已暂停,但格力地产仍开展相关免税业务。2021年年报显示,其以自主研发的珠海免税商城平台和高格健康、鲜生红湾、竹棉国际等网上商城,完善了线上+线下的购物渠道和会员营销体系。截至2021年12月底,“珠海免税商城”累计访问量1848.1万次,总用户数148.6万,商品涵盖化妆品及个人护理、饮品饮料、防疫物资、生活用品、营养保健等。,有超过12,000个产品序列。
如今,随着卢俊思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部分投资者认为格力地产的负面效应将尽,对其免税业务仍抱有期待。
“种树人”卢俊思年薪增长。
对于格力地产来说,卢俊思是一个“植树者”。
格力地产起源于格力集团。然而,由于格力集团发展战略的需求,其房地产业务几乎停滞不前。2004年,时任格力集团副总裁的卢俊思成为地产专责小组组长,盘活地产业务,带领7名员工在9平方米的简易办公区“创业”。
2005年2月,在资金和资源双重短缺的困境中,格力地产以300万元启动了第一个地产项目“御风美筑”,随后又陆续开发了格力广场、格力香樟等项目。2009年,格力地产通过借壳海星科技登陆资本市场。
2014年是格力地产历史上的分水岭一年。当年2月,格力集团将格力地产51.94%的股权通过无偿划转注入珠海控股,格力地产正式脱离格力集团,开始单飞。在卢俊思的带领下,格力地产也在2014年开始多元化发展,形成了“3+2”的产业布局,业务范围包括房地产业、港口经济业、海洋经济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金融业。
在布局多元化的同时,格力地产的触角也伸向海外。2016年,格力地产先后成立了英国子公司和美国子公司,后者主要从事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管理。
2020年以来,格力地产一直在尝试产业转型,发展大消费产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和以免税业务为特色的房地产产业。
但房地产仍然是公司的支柱。格力地产2021年年报显示,2021年营业收入71.33亿元,同比增长11.65%,其中地产板块实现营业收入65.15亿元,同比增长20.73%,占总收入的91.34%。
从格力集团的一个板块,到百亿市值的上市公司,格力地产的成长,留下了卢俊思的烙印。自2006年9月出任珠海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以来,卢俊思已经掌舵格力地产16年,这在国有房企中并不多见。
格力地产2017-2021年年报显示,卢俊思近五年薪酬分别为292.53万元、298万元、324万元、395.1万元、402万元。
然而,卢俊思的免于追究和刑事强制措施,又给本次停牌的重大重组蒙上了一层阴影,也给格力地产的转型发展增添了一些变数。
关于未来免税业务的计划,时代财经试图联系格力地产,但截至记者发稿时,没有任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