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前夕,继首家茅台冰淇淋旗舰店在茅台国际酒店开业掀起舆论热潮后,29日,三款预包装茅台冰淇淋在贵阳率先上市,茅台冰淇淋旗舰店进驻贵阳万象汇,这也意味着茅台冰淇淋将以独立专卖店的形象开启线下渠道布局。
此外,冰淇淋市场的“大战”也随着气温的升高愈演愈烈:五菱汽车官方宣MINIEV macaroon冰淇淋携全新口味惊喜回归,率先登陆南宁、成都、武汉;“醋都”镇江的百年企业恒顺推出了自己的文创冰淇淋,里面有酱油奶酪、香醋和黄酒...
在冰淇淋赛道上,新老玩家齐上阵,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惊喜。
“国酒”茅台卖冰淇淋
目前最火的是茅台冰淇淋。
据了解,被赋予编号001的茅台冰淇淋第一家旗舰店,开业第一天就卖出了1000多份现有的茅台冰淇淋。该店最先出售的现成冰淇淋包括原味、香草味、提拉米苏味三种口味,可用于制作硬冰、软冰、条形冰淇淋、冰淇淋蛋糕、冰淇淋咖啡等产品。
10天后,编号为002的茅台冰淇淋旗舰店在贵阳万象汇LG广场正式开业,延续了之前门店的色彩风格。该店在销售现成雪糕和甜品的同时,还推出了原味、香草、青梅煮酒三种口味的预包装茅台雪糕。
根据品牌观察,这三款预包装茅台雪糕都是茅台集团和蒙牛集团共同研发的,都属于全奶油雪糕。价格方面,青梅煮酒价格为59元/箱,经典原味和香草味价格为66元/箱。
茅台官方表示,贵阳首发后,茅台冰淇淋将在南京、杭州、长沙、广州、深圳、武汉、Xi安七个中心城市发布亮相。
网络名人产品层出不穷。
不止茅台,国内市场的冰淇淋玩家也越来越多。
//乳业巨头向中高端升级
凭借资金优势和品牌知名度,国内乳业巨头蒙牛、伊利、光明等。已经在ice产品市场打下了基础,中高端产品线成为这些老牌厂商近年来的重点。
去年,蒙牛与环球影城联合推出“小黄人”冰淇淋,单价40元一个,但在试运营期间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单店日销售额超过12万元;“随变”通过强化品类联想,迎合茶的流行趋势,成功打造了品牌现象级爆款产品——焦糖Bobbo焦糖珍珠味冰淇淋,实现了品牌高复购爆款产品打造。
伊利旗下的高端冰淇淋品牌NOC一定是开心的,把自己的产品定义为颜色鲜艳、香味清新的冰淇淋叶子,强调“活得漂亮”的态度。前段时间,徐欢欢推出了“以团扇为灵感的3D鲜奶冰淇淋”,这是对品牌原有的国民潮流理念的一次升级。
//新品牌走向全国
除了占据冰淇淋市场半壁江山的传统乳业,一些新的冰淇淋品牌也逐渐从线上崛起到线下。
诞生于2018年的中国冰淇淋代表品牌中,近年来一直是热门话题。无论是中式瓷砖设计的造型,还是优质的特色中式食材,甚至是其几十元的价格,都为大众享用冰淇淋打开了新的大门,也走出了其独特的高端路线。
今年3月,中与国家奥体中心联合推出“少年”系列冰淇淋新品,在保持风味和口感的前提下,实现了低糖、低脂和更高的蛋白质含量。在此之前,品牌还与三只松鼠、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荣威汽车、小鲜墩、奶雪茶、娃哈哈、五芳斋等品牌联合推出跨界产品。
像中,本土的冰淇淋品牌如中街1946,玛蒂,东北大班等。还结合新零售发力,成为冰淇淋界的新网红。
由茶叶品牌米雪冰城打造的冰淇淋品牌吉拉图,主打高端专业意式手工冰淇淋,目前已开设21家门店(狭义餐数据)。其中“吉拉图专业雪糕茶”店主营专业雪糕和鲜果茶,咸蛋黄雪糕是该店的金字招牌。
//各行各业的玩家进入游戏。
当网络名人冰淇淋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时,各个领域的品牌开始参与网络名人冰淇淋的竞争。
汽车品牌五菱去年夏天推出了洪光MINIEV马卡龙文创冰淇淋,这款以汽车模型为创意载体的冰淇淋迅速引爆了社交平台。※.今年这款冰淇淋出新品,在形状、口味、包装上融入了更多年轻人喜欢的元素。
国民奶糖大白兔和比利时巧克力Godiva Godiva联合推出冰淇淋,每支售价55元,很多消费者都去打卡品尝。※.
每日黑桥不久前与东北大板联合推出了一款奶味浓、碰撞味的冰淇淋,一个月内掀起了消费热潮。※.
Oatly品牌Oatly在5月中旬宣布推出多款“麦小雪系列”燕麦冰淇淋和冰棍,以燕麦粒风味、0乳糖、0反式脂肪酸等为主要卖点。※.
三星堆博物馆、黄鹤楼等景区、博物馆、高校也纷纷推出专属文创冰淇淋。※.
市面上的各种冰淇淋在外观、原料、口味上都有了很大的丰富。这背后是年轻消费者崛起带来的巨大机遇。《中国冰淇淋行业趋势报告》显示,中国冰淇淋市场保持增长,2020年达到1470亿元,2021年超过1600亿元,市场规模全球第一。
DQ、哈根达斯(需求面积:80-150平米)不再美好。
一方面充满热情,一方面又充满挑战。
随着市场的扩大和新进入者的不断冲击,一些老牌冰淇淋品牌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响亮了。例如,位于主要商业区的DQ和哈根达斯。
高端冰淇淋代表哈根达斯,店在闹市区。店面的装修走的是欧式奢华风格,曾经是最“奢华”冰淇淋的“光环”。但面对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哈根达斯却“麻木不仁”:产品创新不高,店铺形象老化,品牌倡导号召力不够,国内外销售价格差异,产品以次充好等问题,让品牌难以吸引更多流量。
直到去年,品牌才通过全方位的品牌升级,包括理念、氛围、视觉、品味,寻求与Z时代精神的契合,但这一步似乎太慢了。
相比之下,DQ的表现稍好一些。
1992年,DQ冰雪皇后进入中国市场,并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门店。早期,DQ成为可与哈根达斯媲美的高端冰淇淋品牌。但由于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者对餐饮消费升级的把握不够,一度陷入沉寂。
好在品牌及时调整,在2017年开始了本土化尝试,包括推出轻食产品、茶饮、硬冰零售产品等多品类产品,推出更符合年轻人需求的产品,与盲盒IP合作吸引消费者等。,从而避免被淘汰的风险。
DQ母公司IDQ近日宣布,计划与中国加盟商之一CFB集团的母公司方圆资本合作,共同在2030年前在中国开设600家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