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是中国的至关重要的历史节点,1978年所下达的多项重要协议对之后的中国发展具有着预见性与前瞻性,促使中国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究竟是哪些因素促使1978年可以提出这些居功甚伟的政策呢?
分析缘由我们不难发现,这都离不开一个人——我们曾经的领导人邓小平。他的一生充满了丰功伟绩,而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则是提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决定。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所取得的成绩中国人民都是有目共睹,切实在生活中可以体会。经济方面,我国经济建设前所未有高速发展,不仅在中国更是在世界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政治方面,我国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同时思想建设上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也得到了颠覆性的改变。
改革开放的成就说来怕是几天几夜也没法说尽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邓小平选择改革开放这条道路呢?
这就要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同志几次重要的外交活动说起,经历特殊时期的后的中国正处于一种不尴不尬的境界,邓小平复出以来,深感不可闭门造车,要多走出去看看多出去瞧瞧,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邓小平先后委派多名同志前往欧洲等地学习交流,接触广阔的世界,而在1978年他也亲自出访朝鲜,也正是这次出访的经历使更加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决心。
再续前缘
中朝人民曾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从而结下了深厚友谊。在1978年朝鲜国庆三十周年之时,党中央领导人邓小平收到来自朝鲜的热烈邀请,第三次踏上了访朝之路,同时这也是一条与几十年老友再次相逢的路途。
邓小平与朝鲜总统金日成相识于20世纪50年代,那时邓小平陪同毛泽东一起接见前来访华的金日成,对于这个当时仅有的社会主义同盟国家的领导人,党中央十分重视,毛泽东特地任命邓小平作为这次接待金日成访华主要的人员,并在领导人会见时亲切对金日成说:“今后有事,你就找小平谈。”两人的友谊也正由这次会见开始。
毛泽东会见金日成
金日成是第一个访华的外国元首,此次正式来访有着非同一般的分量。对于金日成来访的接待,邓小平尽心尽力亲历亲为,从车站迎接、欢迎宴会和规划会谈的规模,都是由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出面主持。之后他还陪同金日成先后前往了北京、南京等地,深入地参观了当时中国的所取得的经济建设的成就,也游览了中国这片钟灵神秀的大地上的风景名胜。
通过几日的相处,两人惊奇地发现,两人的见解大多相同,同时也为彼此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用中国的古话来说,邓小平与金日成的友谊可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但是随后,受到特殊时期的影响,邓小平被迫沉潜十年,再次正式的相见就是二十年后了,1978年9月9日,正是朝鲜国庆30周年,邓小平代表党中央率领代表团亲自前往平壤表示祝贺,并且邓小平代表中国也为自己的老友准备好了一份隆重的贺礼——广东枫溪陶瓷三层大花瓶。
花瓶
面对这次与老友时隔多年的重逢,金日成同样也十分重视,他不仅委派了朴成哲副主席亲自到火车站迎接,本人也更是来到锦绣山议事堂门口等候着这次与老友的重逢,两人见面后热情相拥,这个拥抱中饱含着老友之间的深深相思之情。
随后在正式国宴上即使有许多其他国家领导人也在场,金日成还是邀请了邓小平坐在自己的身边,这并不是只因为彼此的身份与国际形势,更多的是因为他们之间的深厚的友谊所带来的认可与尊重。
邓小平与金日成相拥
在9月11日,金日成还前往了邓小平下榻的大同江畔的宾馆,两人整整会谈了一天,除却老友叙旧忆往昔,更多的探讨了当时的国际形势与发展前景,90世纪的朝鲜在苏联等大国的援助下快速发展,在国际上已经普遍认为朝鲜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对于当时仍处于迷茫时期的中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通过这次会谈,邓小平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大量开辟海外市场而这正是社会主义发展的良好时机的这一认识,也深刻的认识到了中国在发展中的局限与落后,中国原有的以政治斗争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已经不再适用于当时的中国,中国早已落后于世界潮流,万万不可再固步自封。
于是对金日成说道:“最近, 我们的同志出去看了一下, 越看越感到我们落后。”
在这次会谈之后,邓小平看到了当时处于发展与转变的关键时期的中国仍存在弊端,准备对中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探索专属于中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中国的路
20世纪70年代中国再次来到百废待兴的历史节点上,在之前特殊时期所带来的政治错误影响下,中国各方面发展都受到极大的创伤,一度到达停滞的局面。
1964年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党中央曾经提出的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设想也即将化为空谈。在这个充满危机的历史节点,中国人民需要新的领导班子需要新的思想也需要一条崭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70年代的人们
1975年时周恩来总理病重,邓小平在此时临危受命,开始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领导进行各方面的整顿工作,虽然仍受到以江青为代表的反动势力的阻碍,但经济形势有了明显的好转。
但是中国的发展之路,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之路仍然是迷茫的,中国有着特殊的基本国情,无法效仿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模式,中国人民仍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我国与朝鲜在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来我们没有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力援助,二来我们人口众多资源人均分配不足,三来国家发展历来以政治斗争为中心,政治局势十分复杂。这些都仍然是中国发展道路上无法翻越的几座大山。
而邓小平的这次访朝活动正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这次出访活动使邓小平看到了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朝鲜与中国之间的差距,也萌发了中国也应该走出去的念头。
同样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朝鲜的当时发展水平确实中国远远不相及的,在苏联等大国的经济与军事援助下,朝鲜积极修复同韩国的关系并基本缓和,70年代时朝鲜的人均GDP已经达到韩国的三倍,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而我国的四个现代化目标还仍旧停留在设想阶段。
邓小平通过这次访问发现,朝鲜之所以可以取得这么快的发展,主要是在于对经济建设的重视。朝鲜以经济建设发展为中心,同属不遗余力地发展重工业,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资源,结合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工业发展迅速。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农业的发展,70年代朝鲜已经实现了70%的耕地机械化,大大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实现了人人自足。
工农业的发展也推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中国人民还处在出不饱穿不暖的处境时,朝鲜人民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基本保障,并且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20世纪80年代走在朝鲜的街头,可以看见衣着时髦的女郎,可以看见整洁宽敞的商店与餐馆,还可以看到游乐园里玩耍的父母孩子,以及海滩边正在做广播体操的人们。
同时,朝鲜积极同欧洲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大量外资涌入,在朝鲜海滩边可以看见零星的外国友人。
在访朝期间,邓小平还受邀参观了素有“工都”之称的工业城市咸兴,咸兴在国家扶持下大力发展重工业,钢铁厂、火电站、炼油厂兴办的如火如荼,同时轻工业发展的十分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在“咸兴” 邓小平受到了来自咸兴市民的集会迎接,看着衣着时尚生活无忧的咸兴市民,邓小平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建设国家经济,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受到朝鲜访问的启发,邓小平全面审视中国的发展格局,在访朝结束归国之后召开的十一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这个决策实现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的伟大转折,也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正式开启,探索出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之路。
伟人的选择
改革开放的道路对于中国来说一条全新的道路,怎么走这条路怎么走好这条路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可谓是一个难题。
但中国人民的身上有着一股不惧怕挑战,敢作敢当的力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邓小平自访朝归来后,没有选择回到北京做一个高高在上的指挥者,拘泥于办公桌,而是选择用脚步去丈量祖国的土地,他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分,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邓小平先后前往东北地区、河北省、天津市和沈阳军区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视察,在每个地方邓小平并不是简单的听取报告,而是下到基层,切实感受每个环节,指示各地要赶快把经济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在返京前的最后一站,邓小平是这样说道: “我走了几个地方,一再讲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不要当懒汉,要从实际出发。”
对于这次行动邓小平自己称之为“到处点火”:“我是到处点火,在这里点了一把火,在广州点了一把火,在成都也点了一把火。”而改革开放的历史也向我们再次证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这次行动中,邓小平先后前往了即到本溪、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鞍山、唐山、天津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也被学术界称为北方谈话与1992年邓小平所发表的南方谈话具有着相同的重要意义,是邓小平的重要思想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邓小平在“北方谈话”中振聋发聩地指出:“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中国人民生活的困境深深刺痛了这位人民的儿子,他自觉愧对祖国,愧对人民,也就决心要改变这种困境,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因此,邓小平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要一心一意搞建设,要大力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真正的改变人民的生存困境。只有这样才能不愧于人民对党中央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而“四人帮”所提出的“穷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中国是极其荒谬极其不可取的。
许多关于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北方谈话”中实现了突破,四个现代化的设想也不再停留在概念层面,变成了切实的能由人民通过双手去实现的目标。
“北方谈话”如同改革开放的先行曲,带领中国奏响美妙的改革开放的美丽序曲。
在“北方谈话”中,邓小平不仅明确提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并且通过围绕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对老企业进行改造、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发展第三产业等问题,作出许多重要的指示,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
中共党中央带领中华民族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在此指导下中国也即将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的发展离不开邓小平这位伟人的决断,离不开他正确认识到中国局限从而开眼看世界,离不开他对人民的热爱与奉献之心。北方谈话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为改革开放的进行开了一个好头,也为浩浩荡荡的思想解放打下了坚实基础。
纵观华夏,邓公千古,恩泽万代
小结
毫无疑问,邓小平访朝会谈不只是一次与老友的相逢,更重要的是引发了他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进一步思考,究竟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带领中国走向富强呢?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随后邓小平所带领党中央所做出的决定向中国人民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中国要富强就要改革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从而完成中国共产党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