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上说:力与力之间的作用一定是相互的。每当我们觉得就业难的时候,其实企业和HR每天也在崩溃:
“怎么招个程序员这么难?”
“招个合适的程序员怎么就这么难?”
“现在是没有程序员换工作吗???”
据最近的一次数据统计,202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突破909万,是首次突破900万大关,同比增加35万人。预计202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更会突破1020万大关。
根据58同城、Boss直聘、麦可思研究院等平台发布的《2021届高校应届生就业报告》,报告显示,有将近百分之80的大学生希望进入互联网企业工作,技术岗位则是毕业生最看好的岗位。同时,就业计算机与数据处理、互联网开发及应用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高达74%,专业相关度高达76%。
大家都知道,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年薪50W可能真的就是天花板了,但是对于优秀的程序员来说,这可能也仅仅是校招起薪,之后再通过晋升和跳槽,年薪百万不是梦。哪怕就算进不了大厂工作,只是在小厂当个程序员,这薪资水平照比普通行业岗位那也是一骑绝尘的。
所以无论是在校生还是工作党,个个都铆足“牛劲”转行计算机,进入互联网,成为程序员。
虽说现在不是金三银四,金九银十,单从现有的互联网技术从业人员数量和每年毕业上百万的高校毕业生来看,企业招聘应该不算难才是,但通过HR们的焦虑又可以看出现在的招聘情况:招人难,招程序员更难!
那么企业招不来人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1、一线大厂只想要高端人才,比如在某一领域拥有特别强的技能,又或者在其他大厂有很成功的项目经验。
2、对于二三线小厂,他们想要很有能力的程序员,可以给企业带来特别高的价值。但这种程序员真是少之又少,而且愿意去小厂的人基本上都是大厂升职无望,想在小厂迅速成为管理层,但是这种要求的薪资也是特别的高,一些小厂承担不起也就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人。
3、还有一波人是因为本身技术能力不够,也不专精,对于这样的人,一线大厂进不去,二线大厂不敢要,总之,境地也是有些尴尬的。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选择候选人的标准和其要具备的能力有哪些呢?
对于一家成熟企业而言,大部分都会有三个板块的相关业务:核心业务、创新业务、基础架构,每个板块所需要的人,所具备的能力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慕课网,
一次面试,让你挤进巨头核心业务!#程序员#编程#面试
视频号
核心业务:
技术基础(深度):拥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拓展技术深度,能创新出新的解决问题方案。
对业务的理解(DDD):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业务,能解决不同业务模块中专属于自己领域的问题,将业务架构的价值体现的淋漓尽致。
协调资源的能力: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协调资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法论建议与迁移:以自身的以往资历和项目经验,能有效的建立自己的方法论,再将方法论应用于新的业务模块里,这对核心业务团队而言,是非常有价值的。
自我驱动与学习能力:学海无涯,尤其是做技术的。有不同的需求就会有新的框架新的算法不断推陈出新,所以程序员一定要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可以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演变。
企业文化认同感:每家公司都会有企业文化,公司希望你的诉求和公司的企业文化是相契合的。比如说你当前的诉求是希望工作和学习平衡,追求狼性文化的企业,似乎就不是那么适合你了。
创新业务:
当一家企业想要拓展新业务的时候,它们往往会选择这个行业中做业务排名前几的公司里的人。对于中大型企业人员,他在人员的投入上是有很大资源倾斜的,所以与其自己去摸索,还不如将资源倾斜到有行业经验的人身上,让他们来帮创业企业一起少走弯路,尽可能快速的发展业务。
基础架构:
对于基础架构而言,企业需要所有的开源框架和模型复用性可以适配不同的业务方向,这不仅要求从业人员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懂得自己造轮子。
现在的招聘市场,缺的不是人才,而是足够优秀的人才。企业想招到优秀的人难,想招到既优秀又合适的程序员更难!
其实对于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来说,无一例外,想要的都是人才,不仅有能力还要有深度,不仅懂技术还要懂业务,这就要求程序员要时刻保持职场竞争力,接触核心业务,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学习新技术,提升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从而成为不可替代的人,不做职场可替换型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