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英雄烈士(不忘先烈 十大元帅 开国又何止十位 可如今十位是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又称开国元帅、十大元帅,也可简称元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5年授予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中贡献良多的十位中国共产党军事领导人的最高...

不忘先烈 十大元帅 (开国又何止十位 可如今十位是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又称开国元帅、十大元帅,也可简称元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5年授予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中贡献良多的十位中国共产党军事领导人的最高军衔,依序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十人。同时授予的还有十名大将。1955年9月2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27日,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颁发命令状,授予1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十大元帅”由此确立。每位元帅均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十大元帅并不是十位大元帅,在评定高级军衔的初步方案中,毛泽东应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除了后来被授予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外,被评为元帅的还有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被评为大将的还有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等人,但最终他们拒绝授衔。1965年军衔制取消,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没有再设立元帅和大将军衔。十大元帅实质上享受国家级正职的政治待遇,如逝世后天安门等地下半旗。

元帅军衔授衔的依据是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条例的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不忘先烈 十大元帅 (开国又何止十位 可如今十位是谁)

朱德

(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原名朱代珍,曾用名建德,字玉阶,四川仪陇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创始人及领导人之一,亦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朱德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家和军事家,亦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朱德早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官至云南省警察厅长。1922年,他赴德国留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8月1日,他参加南昌起义,此后率部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先后担任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革军委主席,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同毛泽东指挥中共军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务。1959年,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文化大革命期间,朱德受到冲击。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逝世。

北洋政府时期,朱德曾被授予勋五位、三等文虎勋章、陆军中将军衔[1]。抗日战争期间被国民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军衔,战后获抗战胜利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不忘先烈 十大元帅 (开国又何止十位 可如今十位是谁)

彭德怀

(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原名清宗,字怀归,号得华[2]:1。后改德怀,小名钟伢子、石穿[3],湖南湘潭人,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彭出生于湖南湘潭,早年供职于湘军,于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建立红五军,任军长。此后,彭与毛泽东、朱德等共同开辟江西根据地,并担任红三军团军团长,参与长征。长征结束后,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抗日战争中,彭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发动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彭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北野战军(后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攻占西北五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1950年,彭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抗美援朝。1954年,彭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任内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制度(征兵制、薪金制、军衔制、勋章奖章制度)的确立。彭于1959年庐山会议上致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指出大跃进中的问题和弊病,被认为是反对大跃进等,定为“彭、黄、张、周反党集团”之首,后被撤销国防部长等职务,移居北京郊外吴家花园。1965年被任命为西南“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文化大革命”爆发后被押送回北京,遭到迫害。身患结肠癌,于1974年11月29日14时52分辞世[4]。1978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宣布为彭纠正过去所作的错误结论。

不忘先烈 十大元帅 (开国又何止十位 可如今十位是谁)

林彪

(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原名育蓉,字阳春,一字祚大 ,号育容、育荣、雨融、毓蓉、尤勇,乳名春儿。湖北黄冈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1]。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军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林彪早年投考黄埔军校第四期,同期同学中的名将尚有胡琏、戴笠。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8月,他参加南昌起义,随后转战井冈山,先后担任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等职,参加历次反围剿战争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师长,指挥平型关战役,随后赴苏联养伤。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野战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指挥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作战,解放了东北、华北、中南、华南、以及海南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等重要职务。文化大革命爆发的权力重整期间,他选择追随毛泽东服务,一度成为中国共产党二号人物,曾作为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接班人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及1970年宪法草案[a]。成为法定上的接班人。

1970年第三次庐山会议上,中共中央内部政治集团之间矛盾开始激化,他的集团陷入与康生、张春桥等人的权力斗争,更为重要的是与毛泽东关系的逐渐破裂,导致在政治上旋即失势。1971年9月13日,林彪携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等人从秦皇岛山海关机场乘飞机出走[3],所乘坐的256号三叉戟专机坠毁于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上9人全员身亡,无一生还。史称九一三事件,消息曝光后他被打为右派,地位由四人帮取而代之。

他在参与的抗日战争及国共内战中均有出色表现。林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开国功臣[4],他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从中国最北端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白雪皑皑的黑龙江一直进攻至最南端三十多摄氏度、夏日炎炎的海南岛,歼敌数量多于西北野战军及华北军区野战部队[5]。

不忘先烈 十大元帅 (开国又何止十位 可如今十位是谁)

刘伯承

(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名明昭,字伯承,小名孝生,以字行[1],曾用名刘伯坚,男,四川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人,中国现代军事家、军事理论家[2]:516,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缔造者之一。

刘伯承早年从军,参加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右眼负伤致残。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1927年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后留学苏联,先后在高级步兵学校及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刘伯承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红军总参谋长、援西军司令员等职,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八路军129师师长,开辟晋冀鲁豫边区,并参加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他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指挥淮海战役等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伯承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等职。1958年,刘伯承因所谓“教条主义”被彭德怀等批判,此后淡出军界,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是中共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2]:18-19。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在北京病逝。

不忘先烈 十大元帅 (开国又何止十位 可如今十位是谁)

陈毅

(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原名陈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祖籍湖南新宁[1][2]。中国共产党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诗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

陈毅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于192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文书和中共党委书记。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担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政委、红二十二军军长兼政委、江西军区总指挥,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代理军长,参加开辟华中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毅历任上海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等职,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1972年1月6日,陈毅在北京逝世。

不忘先烈 十大元帅 (开国又何止十位 可如今十位是谁)

罗荣桓

(1902年11月26日-1963年12月16日),原名慎镇,字雅怀。湖南省衡山县南湾村(今属衡东[1]:4406)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之一[1]:4406。中国共产党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罗荣桓1927年在武昌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的前身)读书,加入中国共产党[1]:4406。同年参加鄂南暴动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上井冈山[1]:4406。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他先后担任特务连党代表、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营党代表、第二纵队党代表。曾参加古田会议[1]:4406。历任红军第四军军委书记兼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动员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4406。参加过长征[1]:4406。1936年入红军大学学习[1]:4406。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代理师长,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1]:4406。开辟山东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东北军区第一副政委,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1]:4406。同林彪指挥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攻占东北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荣桓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和总干部部长、政治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4406。罗荣桓从1942年起经常带病指挥作战,1946年曾切除一侧肾脏,以后长期抱病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4406。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4406。1963年12月16日在北京病逝。

不忘先烈 十大元帅 (开国又何止十位 可如今十位是谁)

徐向前

(1901年11月8日-1990年9月21日),原名徐象谦[1]:4,字子敬,山西五台人[2]:1,20世纪中国军事家、革命家、政治家,曾经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唯一一名北方人。

徐向前早年考入黄埔军校(一期生),并参与北伐战争,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参与广州起义,并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之后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转战陕甘宁地区、进行长征,并到达陕北。后率领西路军渡黄河北伐,但失败。中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副师长,并参与开辟河北、山东等敌后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其率领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指挥运城、临汾、晋中和太原战役等,攻占山西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向前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期间,他宣布停止金门炮战。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亚运会开幕前夕因病于北京逝世。

不忘先烈 十大元帅 (开国又何止十位 可如今十位是谁)

聂荣臻

(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字福骈,小名双全,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中国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主要领导人之一。

聂荣臻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于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参加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参与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后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委,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政委,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参加平型关战役,并开辟晋察冀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等职,指挥平津战役等作战,攻占华北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聂荣臻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主抓“两弹一星”研制,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继续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在北京逝世。

不忘先烈 十大元帅 (开国又何止十位 可如今十位是谁)

叶剑英

(1897年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宜伟,字沧白,男,客家人,广东梅县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和第二代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者和缔造者之一,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之一。

叶剑英早年曾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参与北伐战争。1927年12月,组织广州起义。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等职务,参与历次反围剿战役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中央军委参谋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后委书记、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1949年1月,任北平联合办事处主任,为接管北平做了大量的工作。同年参加中共代表团,同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广州市市长,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等职务,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卷入“二月逆流”案。林彪事件后,他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

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他与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等人联手策划怀仁堂事变,逮捕四人帮成员,成为中共党内仅次于华国锋的二号领导人。此后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废除国家主席时期相当于国家元首)等职。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在北京逝世,骨灰安葬于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

  • 发表于 2022-10-09 14:42:38
  • 阅读 ( 381 )
  • 分类:社会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