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红色印记。红色名片,熠熠生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佛山市委宣传部、佛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会同佛山日报社启动“佛山红色文化名片”遴选活动,在全市兴起“跟着名片学党史”的热潮,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佛山红色文化名片”遴选活动第18张手绘关注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
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来源:佛山日报社)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公园内,树木郁郁葱葱,矗立着一座9米高的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一段简短的碑文,默默向人们述说着那段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1927年12月11日凌晨3时30分,广州起义枪声打响,震惊中外。为响应和配合广州起义,在广佛交界的南海大沥,曾发生过一场血与火的激烈战斗,104人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史章。
1927年11月25日、28日和12月1日,省委连续发出紧急通告和《暴动宣言》,要求各地积极配合广州起义,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南海县委把已经恢复发展起来的农民武装,组成南海农民赤卫军第一团和第二团,两个团均由南海县委书记陈道周统一指挥。按广州起义计划要求,这两个团的任务是:第一团协同广三铁路工人赤卫队攻占石围塘火车站和南海县大沥圩,得手后配合第二团攻占佛山,控制广三铁路沿线,巩固广州外围。
12月11日上午10时许,广三铁路工人赤卫队直扑广三铁路敌军营房,而事先分别埋伏在距石围塘火车站两边几百米的南海农民赤卫军第一团两支队伍,也高举红旗勇猛地向火车站冲杀过去。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石围塘火车站就被起义的工农武装占领。
12月12日凌晨,月色朦胧中,南海县委委员谢颂雅带领30名赤卫队员从龙溪出发,划小船到大沥滘口,和汇集在那里待命的几十名赤卫队员一起向大沥圩进发。同一时间,由陈道周和县委委员、第一团团长周侠生率领的200多人队伍,从松岗向大沥圩进发。
在密集的枪声中,两支队伍从东西两边朝着一个方向疾进,像一把铁钳似的,挺进大沥圩。当时,圩上的守敌只有一个民团局,不到50人。他们听到了枪响,又见周侠生等人率众挥动大刀砍杀而来,吓得惊慌失措,纷纷缴械投降。战斗不过20多分钟,大沥圩便飘起了锤子镰刀旗和农会的犁头红旗。
由于广州起义部队遭到敌人疯狂的反扑,原来协助攻占石围塘的几十名南海县农民赤卫军于13日撤回大沥。14日,南海县前任县长李宝祥和恶霸地主、反动民团头目陈凤江、钟若愚等,纠集各乡民团2000余人,于凌晨包围进攻大沥。当时驻圩赤卫队只有200多人,陈道周立即召开战地会议,决定组织一支70多人的决死队,由县委委员张霭泉率领,掩护第一团大部向松岗方向突围转移。
在决死队掩护下,第一团大部突破敌人重重包围,安全转移。尽管寡不敌众,决死队从未退缩,数次击退敌人的进攻。战至弹尽援绝,张霭泉拔出身后的大刀和敌人肉搏,直至子弹射中他的胸膛。最终,决死队队员全部壮烈牺牲。陈道周和周侠生也在转移途中抢渡张边河时不幸牺牲。在此次战斗中,南海农民赤卫军共牺牲了104人。
(作者单位:佛山日报社)
来源:佛山日报社
平台:佛山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