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把全国所有的大学,想象成一帮学生。
这种事其实好多学校都干过,挑一部分成绩好的尖子生,组个“尖子班”,或者叫做“火箭班”、“培优班”之类,集中资源、重点拔高。
在211和985之前,这第一届“尖子班”的名字,就叫“全国重点大学”。
1978年,国务院确定88所“全国重点大学”,尖子班1.0正式挂牌,后来又有所追加,到1981年,全国一共选定了99所全国重点大学。后来因为高校合并,这个榜单上至今可查的,是91所。
入选“全国重点大学”最多的地区,当然是祖国首都北京,一共22所。排名第2的,不是上海或者广东,而是江苏,一共有10所。还有一些地区,比如广西、河南、青海、宁夏、贵州等等,没有高校入选。
沿用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官方——请注意是官方——就不再使用“全国重点大学”这个说法了。
为什么?
因为尖子班重组升级了。
1993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面向21世纪,集中力量,分期分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所谓“211工程”,故此得名。
211工程后来在1995年11月正式启动,取代了原先的“全国重点大学”,成为“尖子班”2.0。经过一番高校合并后,至今实际建设数量是112所。
北京大学校园风光
211院校最多的地域仍然是北京。排名第2的仍然是江苏,共11所211院校,略多于第3名的上海(10所),不愧为中国高等教育大省。
1998年5月,中国最高领导人提出,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所谓“985工程”,故此得名。
985工程后来在1999年启动了一期建设,2004年启动二期建设,全国仅有39所入选。这些院校,同时也都在211之列。
打个比方来说,211是学校里的“尖子班”,那么985,就是尖子班里优中选优,二次筛选出来的“尖刀组”,代表了中国高等教育最顶尖的水平。
那么,双一流又是怎么回事?
所谓“双一流”,全称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
换句话说,这里有两个名单,一个名单是一流大学,还是类似于“尖子班”;另一个名单是一流学科,就是单科成绩的前几名,每个学科,组一个尖刀学习小组。
能进尖子班的,应该各科都在前几名,综合实力超群;但也不排除天赋异禀的学生,人家就是一招鲜,单科成绩特别好,比如兰州大学的草学学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气科学学科,等等此类,单科都是年级第一,也值得组个群,重点建设一下。
厦门大学校园风光
“双一流”其实从2015年就开始了部署,到2017年公布的名单中,首批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有42所;世界一流学科465个,涉及高校137所。
随着双一流的出台,211、985和当年的“全国重点大学”一样,都步入了历史的尘埃。2019年11月的时候,教育部官方就已经发声,今后“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尖子班”再次重组升级了。
那么,这三届“尖子班”,究竟哪个含金量更高?
国家对于高校的重点扶持,从来都是动态的,包括最新一届的“双一流”建设,更是明确,每五年为一个建设和考评周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全国重点大学”,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一多半(54所)是农业、矿业、海事、水利水电类的学校,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后来有很多都“泯然众人矣”,跟211、985、双一流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