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做梦是人在睡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一般情况下,人在睡眠时大脑神经细胞都处于抑制状态,这个抑制过程有时比较完全,有时不够完全。如果没有完全处于抑制状态,大脑皮层还有少数区域的神经细胞处于兴奋,人就会出现梦境。由于少数细胞的活动失去了觉醒状态时的整个大脑皮层的控制和调节,记忆中某些片断不受约束地活跃起来,可能就表现出与正常心理活动不同的千奇百怪的梦。此时,与语言和运动有关的神经细胞倘若也处于兴奋状态,那就不光会出现梦境,还会说梦话或发生梦游的现象。
经常做梦,早上醒来跟没睡一样,头脑昏沉,很累很疲倦。
有一天,有一个学生问叶天士先生,说:老师,我最近碰上了个病人,他是个读书人,整日白天黑夜的用心读书,全文背诵,特别精进。可是他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睡不好,每天晚上“梦境纷纭”,早上起来一点儿力气都没有,都影响到他的学习。
叶天士先生微微一笑,说:他这是“阳神浮越”!
叶老师说,一个长期伏案读书,还要大量记忆的人,必然严重耗损阴血(心血),当阴亏严重不能抱阳时,那么夜间阳神就不能好好地潜藏于阴中(心阴),而浮越在头部。就好像你手机打开了酷狗音乐,只要你没有把这个app关掉,那么即使你手机黑屏了,它依然在运行播放,一直唱一直唱,没完没了。
“必是肝血肾精亏虚,阳神无以潜藏依附,遂上冲心脑,而为梦幻”。
那怎么办呢?叶先生说,莫方,“此时应当以介类有情之品,填补下焦,令阳神回归,则安然无梦。”
叶先生给出了一个饱含深情的药方,他说:“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就用熟地黄、阿胶、枸杞子、五味子、茱萸肉,滋补精血,再用龙骨、牡蛎,镇心安神,潜阳收敛,如此精血充足,元神回归,不再多梦。”
他的方义是,多梦的人不就是因为肝肾精亏,不足以潜阳入阴么?那我就用滋阴填精的办法,帮你把蓄水池挖深再蓄足水,这样阴血充足,就能让阳神回归,不上窜于脑啦。
这个简单的方子,我推荐给不少朋友用过,效果大都很好。不好的人,也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自己心思太重,欲求不满,用啥药都救不了他。
这个方子是针对肝肾阴虚的,所以在使用前务必辨证,要点为:左手脉深按空,或者细弱,舌红苔少,或剥落苔、无苔。另可能会兼有其他肝肾阴虚的症状,比如目花、目干、易疲劳、虚热、胁肋隐痛、腰膝酸软、遗精、耳鸣、不孕等。
如果是舌苔黄腻,湿润,则是湿热证,这个方子就不宜使用了。
拓展阅读:
科学前沿观天下 笃学明理洞寰宇
你夜晚睡觉做过噩梦吗?通常,做梦这件事会伴随人的一生,但时至今日,科学家们依旧无法获知人做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这也是目前最困惑科学界的事情之一。但现在,科学家们似乎已经知道了做梦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做梦通常仅仅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REM)期间,此时的大脑处于活动状态,但身体却处于瘫痪状态。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睡眠科学教授杰森·埃利斯(Jason Ellis)认为,梦是大脑在休息状态时进入的感知信息的模式。然而,尽管生物学家明白什么是“做梦”,但重要的是无法确定人为什么要做梦,这最重要的一点无人能够解释。
“记忆巩固理论”强调,人做梦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处理一整天学到的知识,是对大脑记忆进行重组的副产物,以响应全天所接触到的东西。
另一种理论则认为,人的大脑需要时刻处理信息并帮助学习如何处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情况,包括睡眠状态,这便是进化论的思想。埃利斯教授表示,进化论揭示了做梦的目的是在安全的环境中自我学习如何应对具有挑战性或威胁性的情况。
这两种理论至少有一个共同点——在我们感到明显的压力和焦虑时,会做更多的梦,而且更容易记住我们所做过的梦,包括一些具体的细节,以此来应对具有挑战性的情况和新的信息的输入。这也与梦的另一种理论相符,那就是做梦具有情绪调节的功能,其中做梦的功能是解决容易导致我们情绪化的难题。
与此同时,梦是会根据人的心情而发生变化的。心情愉悦时,往往做一些开心、期待的梦;心情糟糕时,则会噩梦缠身,陷入情绪崩溃的边缘。焦虑和压力经常在我们的梦中起作用,埃利斯教授指出,这是因为当我们入睡时大脑仍然保持着高度的警觉。
尽管人体知觉在睡眠过程中会大大减弱(例如,丧失视力),但是强烈的感官信息(例如触摸、警报)仍会被记录在大脑中,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会融入梦境中。此外,在过大精神压力下,人体睡觉时会在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上更加警惕周围环境的威胁。因此有理由认为,人体是将内在和外在的信号纳入大脑统一管理,并融入梦境之中。
责编/朱张航宇
参考文献:Why do we dream? Scientist reveals staggering theories about dream meanings, Sean Mar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