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的词条

本文目录一览: 1、土家族有哪些传统节日?2、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3、土家族节日:土家族的节俗(中国传统节日)4、土家族的传统节日5、土家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土家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土...

本文目录一览:

土家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土家族节日民俗较多,从节日内容看,有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娱乐及生产性节日五类。其宗教信仰有对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皆为崇拜对象。

动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图腾崇拜,如鹰、白虎图腾,特别是以白虎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庙,立有白虎神位,经常祭祀。还有对祖先、鬼神等崇拜。

1、牛毛大王节土家人以四月七或十七,四月八或十八为中毛王节。这天一定要杀猪,做大坨肉祭祖,摆筵席招待亲友及出嫁姑娘,当地流行讲"牛毛大王的故事",传说古时农民刀耕火种,所获无几,饿尸遍地,牛王据实禀告玉皇大帝,据传牛王下凡时间是四月七或十七,有的则过四月八或十八,作为牛毛大王的生日。每到这天,牛不耕田,用最好的饲料喂养。

2、赶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以“赶年”最为隆重。土家人过大年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小月为腊月二十八,大月为二十九。为什么要提前,有几种传说:为了抗倭寇打仗而提前。在明嘉靖年间,其先民随胡宗宪征倭。于十二月二十九大犒将士,除夕倭寇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关于抗倭立功符合历史事实,《明史》有载。

3、过赶年节要作糯米粑,杀猪祭祖、煮酒。除夕之夜还要“守年”、“抢年”,即吃过团圆饭后,手执吹火筒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名曰“出征”,有的手持猎枪上山走一趟曰“模营”,以纪念先人。虽提前一天“赶年”,大年三十晚上还照样过除夕。有的地方是“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友邻”。还有各种文娱活动,“玩龙灯”、“荡秋千”、“踩高跷”、“唱难戏”等等。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过赶年、元宵节、社日、花朝节、寒食节、清明节、牛王节、端午节、向王节、乞巧节、女儿会、月半节、中秋节、重阳节、寒衣节等。

土家族在历史上与汉族接触较早,据史籍记载,土家族人民最开始以农业生产为主,并喜渔猎,不事商贾,后在汉族的影响下,冶炼和手工业都有相当的发展。

在服饰方面,土家人尚俭朴,喜宽松,传统衣料多为自织自纺的青蓝色土布或麻布,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地方的土家族穿着已经与汉族差不多,只有在隆重的节日或偏远山区才能看见。我国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贵州等地。

土家族节日:土家族的节俗(中国传统节日)

土家族节俗,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春节。长阳岁时节日,一年之中,以时为序,首为农历正月的春节。

春节隆重的场面是团年和除夕。家家离不了美酒佳肴,庆祝团聚。除夕的夜晚,无论城乡,都兴守岁。农村人家,户户都要在火垄里架起大火,烤的人面红耳赤。火垄里燃烧的大树兜子叫“火主”,是事先在前几个月都准备好了的。城镇人家则多烧白炭。“红火”预示兴旺。这个风俗大约是远古时的火崇拜的遗风。

一年之中最鲜亮最激动人心的活动,是从子时交庚时的“除夕”紧接新正开门的“出天行”祈福开始的。接财神、迎喜神、祭祖先、逐疠疫都在这一时刻进行。顿时,鞭炮声起,山鸣谷应。

长阳土家人特别重亲缘,重友谊,春节时期正是联络感情的大好时期。拜年首先是男女依次拜长辈,长辈对晚辈特别是幼辈分别给“打发”,俗称“压岁钱”,故俗谚有“大人爱种田,伢们爱过年”之说。趁时,人们走亲访友,相互拜贺,俗话又有“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之说。

2、元宵节。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事实上是春节的延续。

同历史上元宵节一样,长阳的元宵节也以张灯和观灯为主要内容,气氛尤其热烈。

因长阳是山区的原因,受到条件的限制,花灯制作的种类并不多,不象《长阳南曲·数灯》那样,一下数了99种,那只能是民间艺人的夸张。常见的是大红瓜灯、六角宫灯、莲花灯、兔儿灯、走马灯等。

城乡最热闹的游艺活动是舞龙灯、玩狮子、跑竹马、玩蚌壳精和划采莲船等。龙灯制作分青、黄、赤、白、黑五色,节数有九、十一、十三之分。表演花样有[二龙戏珠]、[云龙翻身]、[玉龙盘柱]、[金龙摆尾]、[四门穿花]等。表演最热闹的是五龙俱出,互斗雌雄,至时,大鼓大锣响彻天外,鞭炮雷鸣声震屋宇,声势格外壮观。据故老相传,县城龙舟坪时谣有“东门的青龙西关外的白,何家坪的‘黑臊牯’撩不得”之说。乡间,也有玩“草把子龙”的,俗称“瘟灯”,用茅草扎成。还有玩“板凳龙”的,即在板凳上装一龙头龙尾,一人手执凳脚而舞之,这些龙灯,小巧灵便,亦极富魅力。

3、土地节。时在二月初二日,俗传为土地生日。古代称“社祭”,社即社神。在长阳,每逢社日,则兴“闹土地会”。但是,这种有一定规模的村社活动到民国年间已经消亡了,仅仅在民间还可见到这种古俗的遗存,即人们多于这一天家家整治酒肉,分散到土地庙上供,敬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祈求风调雨顺。此外,无子之家也就此求育。然后,回家享用“牲醪”。此间,往往也有乡邻亲友三五不等,人们俗称“吃春酒”。

4、清明节。在长阳,清明扫墓是一项重要礼俗活动。清明当头,更属农忙时节,依时,“乡人采‘雨前茶’,插‘清明秧’。遇雪曰‘桃花雪’。谚云:‘贫人休听富人哄,桐子开花下谷种’……是月,旱苗草生须薅,曰‘薅头道草’。苗初长去其太密,曰‘破苗’。”

5、端午节。在长阳,端午节一应习俗均照节礼如仪。端午节的习俗不同一般的是,不是一过了之,而是过了初五的头端阳以后,还有十五的大端阳和二十五的末端阳。三个端午节中除大端阳、末端阳不再悬艾、挂菖蒲外,一应节日饮食如旧。

6、六月六,长阳民间有“龙晒衣”的习俗。俗谚有“六月六,家家晒衣服”之说,故家家户户每于此时必然翻晒衣物,既用于除虫,又用于防霉。同时,不少人家还于是日用盆盛水晒热,用于儿童洗浴,据说可免疮芥,这是古人顺其自然而培植起来的一个具有保健性质的节日。

7、月半节。在长阳,土家人由于历史上崇信巫鬼,故十分注重月半节,俗谚有“年小月半大,神鬼也放三日假”之说。是时,家家接嫁女回娘家省亲扫墓,祭祀先人。

8、中秋节。长阳土家人过中秋,一般有四项活动:

一是以月饼、点心敬奉父母或馈赠亲友,以表示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或友谊,同时以应其团圆之意。

二是设月饼瓜果点心与家人一起赏月,士人之家亦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一边咏诗,《晦斋闲稿》诗云——

飞空玉镜正当头,丝管楼台竟夜游。

记得儿时看月好,儿时看月不知秋。

三是“摸秋”,据道光《长阳县志·土俗》记载——

(至时)三五成群,偷知好园中瓜果,谓之‘摸秋’,摸得南瓜,用彩红鼓乐送无子之家,谓之‘送瓜’,南男同音,谓宜得男也。

这一习俗直至上一个世纪的50年代,依然在农村可见。

四是以中秋夜月占来时气象年成,农谚云:“云遮中秋月,雨打上元灯。”

9、重阳节。在长阳,亦有饮重阳酒的风俗,县志载:“季秋九日,士人携酒登高,极游观之兴。人家造醪糟伏汁酒,其酒经年不艳,谓之重阳酒。”这种酒俗称“缸面酒”。

10、牛王节。传说,土家人有位祖公,曾得牛王救助,俗语有“人是吃的牛的饭”之说,因此,祭祀牛王有着不忘根本的意蕴。是日,养牛人家,一般都须以猪肉砣和糯米蒸制馔肴,为耕牛加料并停耕一天,并焚香礼拜,祈求牛王保佑。同时,正堂显眼处都要张贴《牛儿经》。

11、过小年。时在腊月二十四日。腊月二十四日的过小年,是一个仅次于大年的节日。自古以来,围绕这一节日的重要俗礼便是“祭灶”,以报“火食生养之恩”。

12、过赶年。土家人一年中要过两个年,即在腊月二十九日(月小二十八日)先过赶年,同样吃团年饭。紧接同 *** 一样再过年,又吃团年饭。过赶年的习俗传说不一,一种说法是祖先打仗,为给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乃提前一天团年。一种说法是“年”是一种猛兽,每到年底就出来害人,土家人为躲避年的祸害,遂提前一天,久而成俗。

641d2a225dc88.jpg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

土家族节日一:赶年

土家有过赶年的习俗,即比汉族提前一天,月小腊月二十八,月大腊月二十九,吃团年饭,到腊月三十同样除夕守岁,因此有土家过两个年的说法。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土家族节日二:二月初二

土地菩萨生日,这天以酒和粑粑敬土地神,家家户户住屋的当头,都有一座土地庙,也叫当坊土地,有不怕客人来得远,也服当坊土地管的说法。这一天,人们对天气晴雨十分关注,农谚有云:土地公公晒出汗,一碗荞子打一石;土地公公打了伞,一斗荞子打一碗。

土家族节日三:清明节

上坟挂青,节日这天,一般的家庭,都要吃猪脑壳肉,有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的说法。

土家族节日四:牛王节:

四月十八日这天,传说是牛王菩萨生日,耕牛要放假休息一日,并给牛喂好料,如黄豆等,打扫牛栏,人们还要杀鸡、宰猪,祭祖先。

土家人牛王节的传说故事

传说天湖旁有一头因犯天条被玉帝罚下凡间受罪的神牛,它被土家族青年舍命渡天湖的精神所感动。一天深夜,它潜水偷渡过天湖,进入仙谷田里一阵乱滚,让身上粘满了谷粒,但在潜回时身上的仙谷被水冲走了。幸好,神牛鼻子尖尖上和耳朵里还有几十粒仙谷没被冲走,它把谷种送给了当地的土家族、苗族人。从此土、苗人民有了谷种,年年五谷丰登,过上了好日子。但神牛却因身受重伤和苦累,死于农历四月初八,土、苗人非常悲哀,他们将神牛按照安葬土、苗老人的仪式进行了厚葬。并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八日这天,给所有的牛披红挂彩,用最最隆重的礼仪来祭奠神牛。由此形成了牛王节。

相传很久以前,居住在这里的土家族、苗族人民都靠捕猎野兽和采摘野果度日,长年身受饥饿的威胁。寨子旁边有一个天湖,据说天湖那边种有金灿灿的仙谷,人们对于能吃到天湖那边的仙谷米非常向往。但天湖深而无际,波涛汹涌,无法渡过。为了生存,一些年轻人冒着生命危险,扎起木排想渡过天湖去盗仙谷,可总是一去不归,葬身湖底土家山寨的强壮小伙子越来越少,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孤寡年幼者,只能在饥饿和野兽的威胁中苦苦挣扎。

土家族节日五:端午节 土家族节日六:六月六

晒龙袍,也叫吃新节或尝新节。土家人在这天将家里的被子衣服拿出来晒。另外,这天也叫尝新节,瓜果谷物有的开始成熟,可以吃了,叫做尝新,要用包谷酒敬神。

土家族节日七:月半节:

节日时要烧纸钱,所谓月半纸,祭祖先,据说月半前后,死了的祖宗都回来,因而也有人形容月半为鬼节,所谓年小月半大。

鹤峰土家族又把月半节当作女儿节,到了农历七月十二、十三这两天,父母要接出了嫁的女儿回家团聚,参加祭祀祖先的活动。也因为这天出门的女子多,到聚居区乡镇赶场,观看游艺活动的姑娘和年轻媳妇多,故又被称叫作女儿会。一般在这天都穿戴打扮格外漂亮,青年男女,自由交往,谈情说爱,为青年人的盛会,而且已不仅仅限于某一个少数民族的男女参加。

土家族节日八:重阳节

有大重阳小重阳之分。大重阳十九,小重阳初九,上山拾菌子,即所谓捡重阳菌。

土家族节日九:洗神

旧时土家族除信奉白虎神外,还供奉大、二、三神家神、,每年冬月初一杀猪宰羊,男女老少着本民族服装参加洗神,摆三牲祭品,由老师即男巫、手执司刀、令牌、吹牛角招神,跳舞驱邪。然后由一班男女耍火棍用三尺长的一根竹竿,画上红绿颜色,打通竹节,灌上桐油,塞上布条点燃、左右盘旋,跳民族舞蹈。

土家族的风俗都有什么样的禁忌

土家人最忌讳的数字是36。在土家人心目中,36这个数是个劫数,甚至连3斤6两、3元6角、3尺6寸等数字亦在禁忌之列。如记序号,当排到35后,便又从第一开始记。一生中,最怕36岁生日。届时,要穿上红布内裤,或扎一条红腰带,据说如此可以禳解掉36岁所带来的煞气。民谚云:三十六,接跟头,人到三十六,不打官司要卖屋。有的人到了36岁这一年,邀请亲友,摆设宴席,提前贺生祝寿,来宾们要在主人屋内放鞭炮,以避煞气,席上,亲友们还要向过生日者祝贺一番,以求吉祥。

交际禁忌

土家人对外族人忌用土家语,忌用粗话、鄙话和不礼貌语言;晚辈对长辈忌直呼姓名、平辈呼叫姓名忌不带姓,男女之间忌呼逮、喂;晚辈对长辈忌呼逮、喂;忌长声呼叫,如啊;有病人忌说不高、不长、死、亡、完了等语;有人去世,忌直说死亡,而改用作古、归天、走了等替代,对生意人忌说折、亏、损、耗等字。忌男女同坐一条板凳或相对坐视,忌男人触及女人腰部。忌遇见别人时或当总别人面吐口水。忌留胡子。婚嫁喜庆之际,不准说分开、分离之类的话,更不能谈丧葬之事,否则,认为会带来灾祸。

出行忌讳

旅行忌七、九日出门,忌八日起程归家,建间称七不出门八不归,逢九出门惹是非。土家人还认为,农历一月、四月、七月、十月的蛇日,冬月的鸡日,三月、六月、九月的牛日,均为红煞日,忌出远门。有出门遇红煞,一去不归家之说。人们出门走亲访友或办事,最忌讳遇到的第一个人是妇女,若是遇见,则不宜出门,等至第二天再出门。若第一个遇见是男性,第二个是女性,则不忌。

摸头禁忌

土家族男子严禁别人触摸自己的头,无论善意的或其他什么原因。唯自己祖父母、父母除外。谚云男儿头、女儿腰,只许看,不许挠。俗信,摸男子头,是侵犯男子汉的尊严,再好的朋友,也必须严守这一禁忌,否则会使友谊化为仇怨。

兆头禁忌

1、如遇日蚀或月蚀,便认为有乱、人民有灾,要敲锣打鼓相救。

2、认为乌鸦叫有人死或遭凶事;半夜鸡叫会有火灾和盗贼。

3、忌打喷嚏,认为背后有人说自己的坏话,或是用巫术害自己。所以土家人要随即咀咒:好人讲我好心肠,歹人讲我烂牙框。即可消祸。

4、忌梦象,梦清水要泪洗面,梦白布要戴孝,梦小孩要防贼;梦鸡、鸟、小鱼有口角,梦跳坎有病灾,梦上山有好事,梦下坡要背事......

动物禁忌

1、忌乌鸦叫,凡乌鸦清晨在屋脊上鸣叫,或飞在人的前面、头顶上盘旋鸣叫,并且你赶开后,又重新飞来叫,人们便认为是祸事开头的不吉利之征兆,每当人们遇此事,便当即顿足痛骂:短你的命!随即吐痰或唾沫一口,以此消除凶灾,化凶为吉。

2、忌闻杜鹃嘀鸣,每年春天,阳雀开鸣,若人厕时第一次听到阳雀鸣叫,则认为不吉利,必须进行禳解。其禳解之法是闻者(倘若年幼,须由母亲代为禳解)装扮成乞丐,出外乞食1-3天,讨得米,须在不闻鸡犬之声的野外煮熟食之,方可消灾。土家人还以杜鹃偶氮染料啼鸣之声以占卜自己一年的运气之俗。若睡在床上初闻杜鹃啼叫,是大吉大利,若在行走之际或者劳动生产之际初闻,意味自建将一年劳动奔波。

3、忌闻猫头鹰叫,在土家人心目中猫头鹰属不祥之鸟,尤其忌讳听到其鸣叫,相传听到猫头鹰叫村上就会死人。

4、忌见蛇相缠,所谓蛇相缠即蛇交尾。相传人若见之,必遭灾祸。其禳解之法有二:一是赶快将自己外面的一条长裤脱下,罩于自己的头上或罩于蛇缠处。二是嫁祸于人,而若有同伴,立即呼唤同伴姓名,若对方答应了,则灾祸将降临于应者之身。然而一般情况是见者用石头或木棍将两条蛇打死,即可消灾。也有不打而用语言化解词曰:祝你成仙上天庭,祝你绞绳穿铜钱;土家族化解词词曰:是龙的升天,是蛇的钻草,是人的发财

5、大年节牲畜进屋,兆猪来穷,狗来富,猫儿来了穿孝服;野貉入屋,鸡上树,狗上屋,无灾必有祸,不死脱层壳;凡外出做买卖或说亲,听到乌鸦叫,谓不吉利,必返。

土家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牛王节、嫁毛虫节、五月节、赶年节、舍巴节、女儿会、六月六、调年会等。

土家族节日民俗较多。从节日内容看,有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娱乐及生产性节日五类。其宗教信仰有对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皆为崇拜对象。动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图腾崇拜,如鹰、白虎图腾,特别是以白虎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庙,立有白虎神位,经常祭祀。还有对祖先、鬼神等崇拜。

牛王节

每年的四月十八日,是土家族的牛王节。这天各地都要举办牛王节歌会,搭起歌台,将牛头像悬挂在歌台中央,以歌颂牛的功德。牛王节十分热闹,各家各户提前 一天将牛梳洗干净,喂精饲料,角上系一朵大红花,一早牵着去赶歌会,同时,也借此机会展示自家喂的牛健壮。传说多少年前,牛是天上的神牛中,看到人间日子苦,终日劳作,仍吃不饱,就悄悄盗了仙谷给人间,这事让守谷神发现了,告到玉帝那里,玉帝一气之下将神牛打下凡间,让它跟人一道吃苦受罪。从那以后,牛就陪伴人们耕田了。人们不忘神牛盗仙谷之恩,就将“仙谷”改为“盗谷”,日后又将“盗谷”改为“稻谷”。神牛盗仙谷的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土家人就将这天定为“牛王节”,以各种形式予以庆祝,这便是牛王节的来历。

嫁毛虫节

此外,四月初八日过“嫁毛虫”节,又称“敬婆婆神”。届时,家家用红纸两条,分别写着:“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出深山外,永世不归家”等字句,交叉成一“*”字,贴在堂屋左侧中柱上面,以为此举可以驱除虫害,四季平安。六月六日为“晒龙袍”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皆与汉族地区相近似。但对重阳节,黔东北土家族较为重视,须打糯米粑粑,推豆腐,祭“家虎”,有“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之说。

五月节

农历五月初五,有些地方俗称五月节,民间的风俗是做粽子,挂香包,挂菖蒲艾蒿,烧艾条,到江边 祭祀鬼神;公众性的活动则是一年一度的龙船竞渡。五月节实际就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亦称“龙舟节”、“端阳节”。端午之“端”字为“月之初”;五月、五日自唐以来称“午月”、“午日”,故五月五日被称为“端午”;既然是两个“午”,故又被称作“重午”;再者,由于古人把午时称作“阳辰”,所以又称“端阳”。

赶年节

赶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以“赶年”最为隆重。土家人过大年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小月为腊月二十八,大月为二十九。为什么要提前,有几种传说:为了抗倭寇打仗而提前。在明嘉靖年间,其先民随胡宗宪征倭。于十二月二十九大犒将士,除夕倭寇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关于抗倭立功符合历史事实,《明史》有载。还有关于为了打仗而提前。过赶年节要作糯米粑,杀猪祭祖、煮酒。除夕之夜还要“守年”、“抢年”,即吃过团圆饭后,手执吹火筒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名曰“出征”,有的手持猎枪上山走一趟曰“模营”,以纪念先人。虽提前一天“赶年”,大年三十晚上还照样过除夕。有的地方是“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友邻”。还有各种文娱活动,“玩龙灯”、“荡秋千”、“踩高跷”、“唱难戏”等等。

舍巴节

“舍巴日”,土家语,又称“舍巴巴”,“舍巴”摆手之意,“日”,动词,“做”之意。土家语动宾倒置,“舍巴日”,汉语直译为“做摆手”,意译为“摆手舞”。带有浓厚的祭祀色彩,歌随舞生,舞随歌名。相传摆手舞源于古代的巴渝舞,是古代的一种战舞,始于远古,繁盛于明清时期。舍巴分为单摆、双摆、大摆手、小摆手数种。跳摆手舞不拘人数多少,多者上万,少者数百,摆手时以鸣大锣、击大鼓呼应节奏,气势恢宏,动人心魄。主要特点是手脚呈同边动作,翩翩进退,成对成双,节奏鲜明生动。摆手歌长达数万行,堪称土家族史诗。

女儿会

“女儿会”,又名恩施土家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也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一种场所,被誉为东方情人节或土家情人节。

六月六

绝大部分土家族都将六月六称之为“晒龙袍”,与汉族称谓基本相同,但节日传说截然不同。关于六月六来源的传说很多,其中最广泛的说法是:这一天是湖南茅岗土司王覃篨(亦作覃垢)蒙难之日。相传,覃篨为反抗封建王朝的民族压迫,在这天惨遭杀害。在刑场上,覃篨怒目圆睁,当刽子手凌迟剥皮时,忽然从他身上飞出九条金龙,霎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朱元璋吓得从金殿龙椅上晕倒在地,连忙爬起来祷告苍天。同时下令将人晒干,扎成覃篨像,让他每年坐七天帝位。土家族人将覃篨血染的战袍抢回来洗净晒干,立庙祭祀,谓之“晒龙袍”。从民间传说看,六月六是土家族的一个重要的纪念性节日。

调年会

“调年”是土家族的春节,它要先汉族的春节一天。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土家族的先民随胡宗宪征讨倭寇,在腊月二十九那天提前过了年,慰犒将士。将士们吃了丰盛的酒席,养精蓄锐,到除夕那天狠狠打击了倭寇,取得了胜利。以后,为了纪念土家先人,土家人提前过年,并相沿成俗。土家族的调年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他们要在调年期间举行丰富的喜庆活动。调年活动持续几天,甚至十几天。一般的是根据每个家族自身的情况来看是否过赶年,如凤凰县有韩姓土家族二十八过年的,但也有韩姓土家族是三十才过年的,也有傅姓、戴姓二十九过年的等等。

  • 发表于 2023-04-16 08:47:03
  • 阅读 ( 162 )
  • 分类:社会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