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钱在某个平台取不出来怎么办》法制日报 2023年3月2日电讯,钱在网络平台弄不出来,平台钱取不出来算丢了吗,平台的钱取不出来可以报警吗。
解封了,听了三年紧箍咒一样的疫情通报一夜之间消失了。2023年从上到下的主基调只有一个:搞钱!#事情正在起变化#
可搞笑的是,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可眼睛巴望的方向却截然相反:
百姓想的是经济赶快跑起来好起来,让我的钱袋子鼓起来;
政策想的是钱快从银行取出来花起来,这经济才能好起来……
完美诠释了地球是圆的,虽然大家背靠背极目远眺,但只要看得够远,总能落到一个点上。
消费为什么要扛大梁?
其实高层这么强调消费也是用心良苦。GDP拉动的三驾马车一直是:投资、出口、消费。
投资?地方债务屡创新高,这三年更是消耗的“人比黄花瘦”,以城市建设投资主力军城投系为例,这两年更是达到一个偿债高峰。不知有多少后线城市,在账面**的边缘徘徊。
有人说我们也可以学老美,印钱解千愁啊?~那你可以看看东海岸的现状,大放水之后,一边加息一边通胀,好像一条裤子左手提右手褪,眼看就开档了。
这不,即便手里捏着全球铸币税,形势也逼着人家**和财务前后脚的往中国跑,商量着“再拉兄弟一把买点债吧”~所以大放水这事儿,咱没本钱也不能干。#头条创作挑战赛#
出口?我们确实有全球最完整稳定的产业链,疫情期间人无我有,狠捞了一把顺差。可2023年,全球经济衰退几成定局,外部需求大概率显著萎缩;再加上欧美那帮产业链转移、消费替代搞得正欢,这宝也押不下去。
看来看去只有指望消费了。
2022年底,国家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系统阐述扩大内需,打造国内大循环的远景规划。
指望它也不是没道理,2022年国内银行新增存款余额就超过17万亿,平均下来,每个中国人一万多,不差钱!
而且,虽然我们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消费率不但低于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潜力巨大啊!
谁偷走了我们的消费力?
可事出反常必有妖,为何表格上龙精虎猛的数据人,现实中却如此猥琐发育呢?
其实有几大元凶偷了我们的消费力,
1.首先是分配机制,先看一张图
都说银行里存款多,具体是个啥比例?蓝色的是人数占比,黄色的是存款占比。不到10%的人,拥有存款数量一半以上;这还算客气的,根据招商银行的数据统计,3%的高端客户资产占比超过80%。
数字上的差距直截了当指出问题之一:
贫富差距,靠那10%的有钱人,即便买空奢侈品,拉动的消费也是极为有限的。
从另一个维度看,近十几年来,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一直在50%以下,而大多数国家都在60%以上。
在我们创造的财富大蛋糕中,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切给大多数人的份额都偏少了。高层显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分配制度的改革,是2023年开始的重头戏,共同富裕要动真格的了。
其实在文件**之前,已有端倪。 针对互联网平台的整顿已经**了一段时间,电商通过规则与算法**了快速聚集财富的手段,对广大中小实体形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累累残骸之上是几个大佬的富可敌国。整顿后,电商平台将以怎样的形象与我们“共同富裕”?是个很有趣的观察方向。
2.不可回避的房产
消费占比**,房价确实是“功不可没”,全款的土豪咱不说,按揭实际上就是**之前的储蓄和今后的负债。
数字是不会说谎的,2021年,中国个人住房**余额38.32万亿,占GDP的比例超过了三分之一,居民每年需要支付房贷利息至少2.07万亿元。
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显示,2022年底,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为72.44%,居民总负债超73万亿,中国居民资产占比六成是房产。
意思就是说,六成以上的房产资产,如果你自住,就不会给你带来任何收益,每年还在默默的放血。靠剩下的三成资产还要解决医疗教育养老问题,再鼓励人家拿出存款来消费,就要当心人家“削”你了。
3.大多数人忽视的资金成本
美国老太太的故事忽悠了一代人,是借钱享受人生,还是存钱苦逼一生?我们其实都做了顺应趋势的选择,所以负债率和杠杆率都直线上升。
这当中有个问题,就是负债的成本。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实行了多年的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来维持平缓的经济,客观上也极大减轻了民众的负担。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作为松绑政策,中国房贷利率也逐步走低到4%以下)
针对年轻人的各类**、宝宝呗呗等杠杆产品,已经覆盖了86%以上的90后,此类产品算下来的综合利率可以高达12%以上,无数年轻人由此成为**困兽。
这种成本下的负债规模越滚越大,只会造就两个结果:1.金融机构利润高的不好意思提;2.负债人的消费能力被侵蚀得也不好意思提。在中国经济已经步入平缓增长的当下,让钱不“再”那么贵很必要,而且预计国内降息应该也是今后的大势所趋。
释放消费的五大必由之路
疫情之后的首个春节,憋了三年的人们走出家门,挤爆了各大旅游景点、网红城市、影院餐馆……,传说中的报复性消费真的出现了。然而真的就可以据此乐观,认为消费将挑起领头羊的重任,引领中国经济一路飞升了吗?
个人目前谨慎乐观,三年憋屈下来民生领域的“报复”消费真实存在,以前是看见拥挤就头晕,现在是挤在人堆里享受烟火气。但春节期间的这种消费,说穿了是刚需消费反弹,花的是必须花的小钱。
消费是否能真正提振并**,进而成为整个经济的发动机,要看几个重要指标:
1.民间投资是否能快速恢复?
没有信心的提振,消费就不可能有后劲。而信心最重要的表现不是消费,自暴自弃的人也会寅吃卯粮躺平过日子,但那也就昙花一现,只有**向未来投资,才是真的有信心。
作为当下经济顶梁柱的房产投资,何时能触底回升,指标意义尤为关键。
2.就业率指标能否****?
疫情后半段,由于工商业萧条,中国年轻人的失业率已经接近20%,有工作机会才有收入来源,**社会稳定。
3.广大低收入人群的境遇是否能有效**?
收入指标上,一个有钱人就能平均一堆低收入人群,但中国的低收入人群有六亿以上,一人一个月多100块钱就是600亿,而且这100块钱会分散到吃喝拉撒各种基本民生消费领域,这和有钱人十万块钱随手买个包的意义截然不同。
4.房、车、海外高档游等大宗消费能否起来?
这是评估广大中产是不是缓过劲儿来的重要指标。
5.针对老龄化趋势的养老焦虑、育儿教育负担是否可以有效缓解?
这是解除大家花钱的后顾之忧
……
所以当春节档的热闹消散之后,考验应该才真正开始。
前文说了,国家已经制定了十年期的提振消费战略规划,其中有些措施是非常精准的:包括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比例;**资产收入渠道(股?房?);坚持房住不炒;调节贫富差距;多渠道解决育儿养老问题……
先提高收入,再稳固好后路,整个消费拉动的内循环才能真正跑起来。否则在现有条件下,发发券打打折,看上去**的挺热闹,也就是隔靴骚痒粉粉门面,日子要怎么过?老百姓心里清楚的很。
有个一举三得的好办法
要我说,有个提振消费、**收入、支持实体最好的办法:全国各地城市乡镇啊,都把那夜市大集搞起来,低门槛低成本,买家卖家都是普通老百姓。
搞得好了就像西双版纳的星光集市,变成网红打卡点和城市旅游点;即便搞得一般,让那些收入最低、最肯干的老百姓每天**个几十块的收入也好啊。三年下来,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城市整齐划一,街面溜光水滑,不能当饭吃。
你有没有什么**收入的好招?或是今年经济趋势的新见解?一起聊聊~
@玄同道 严肃财商,有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