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是什么诗(​《西游记》原著里的妙诗,每句以数字开头,无一静字却句句写静)

一部《西游记》,成了万千华人的童年记忆。调皮机灵的孙悟空,懒得可爱的猪八戒,耿直忠义的沙僧,善良稳重的唐僧,对很多小朋友来说,再没有比他们更可爱的小说形象了。 但是近些年,关于这...

一部《西游记》,成了万千华人的童年记忆。调皮机灵的孙悟空,懒得可爱的猪八戒,耿直忠义的沙僧,善良稳重的唐僧,对很多小朋友来说,再没有比他们更可爱的小说形象了。

一去二三里是什么诗(​《西游记》原著里的妙诗,每句以数字开头,无一静字却句句写静)

但是近些年,关于这部小说的争议也不少。从作者是否为吴承恩,到这部水平的文学价值是否被高估了,都有人提出不同的声音。甚至北大的秦春华教授还认为此书不适合孩子们读,他认为书中用隐喻的方式讲了大量佛法和人生的深刻道理,孩子们读不懂。

凡此种种质疑,似乎都在提醒我们,《西游记》只是一部通俗小说。写这类小说的作者,想象力没得说,至于文学素养则不一定有多好?真的是这样吗?个人完全无法赞同这种说法。

吴承恩自幼就聪慧,少年时能一目十行,绘画、书法他样样精能这,他绝非是一般卖文的写手那么简单。要看一个人的文学素养,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写的古诗,所以本期笔者就和大家分享一首《西游记》原著里的妙诗,诗名叫《一轮明月满乾坤》,这首诗每句都以数字开头,通篇如诗如画,读完才知吴承恩不简单。让我们品一品:

《一轮明月满乾坤》(明.吴承恩)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这首诗是原著第36回的作品。此诗单独拿出来,就算放在《全唐诗》里也不会逊色于多数作品。此诗最大的特点是,它是一首数字诗,而且是倒着数的。数字诗在宋、元、明、清挺常见,文人们一般用来炫技,但是真正写出水平的并不多。除了大家熟悉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和“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总不见”外,鲜有精品。吴承因这首七律,显然是其中的翘楚。

全诗描写的是一个月夜下的静景,重点就是突出一个“静”字。首联,先从长亭开始下笔,长亭无客,只有天上的星辰伴着师徒4人。此联,目光由长亭写到河上和两岸的州县,船只都收了,州县也都关门了。这两联描写的景物是十分立体的,“皆”和“尽”等副词用得也很精准。

颈联一共用了三四五六4个数字,一气呵成,朗朗上口。最后的落笔,是全诗最妙的部分。前面3联已经把静谧的环境渲染到了极致,但最后却用一计楼上钟鼓响声打破这一切,这是完美地以动衬静。行人的目光自然向城楼看去,只见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月光洒满乾坤。这7个字,将前面的49个字都融合到月光下,萧瑟、静谧的大景,就这样随着月光铺开,如诗如画。

大家仔细品读这首诗,为了突出这个“静”字,诗人是下了不少工夫。从遣词上来看,前几句的铺垫几乎把环境里所能描写的一切,都写了进去,最开始还会让人觉得只是意境的堆砌,但读到最后两句,我们才明白诗人的高明,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中。从意境上来看,渲染地也是可圈可点,它一句一景,就像电影画面一样,生动而又立体。这样的意境,如果拍成电影,肯定是一段经典画面。

吴承恩是小说家,所以他的诗作与一般文人的作品不一样,除了追求意境和字句的优美外,诗还得为小说情节服务。这首诗放在第36回里,对师徒几人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接下来的一系列经历都起到了极好的渲染作用,这就是此诗的意义。

在小说里放入诗作,是很多小说高手的习惯。不只是《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里都有诗作。这些诗作的存在,证明了小说作者的文学实力。后来金庸等人写武侠小说,也延续了这一传统,经常嵌入一些诗词作品。通俗小说作家文学水平不高,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大家若是有兴趣,可以再找一些吴承恩的诗作来看一看,水平虽比不上唐宋名家,但与明代的大多数诗作相比,毫不逊色。这首数字诗,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 发表于 2023-04-25 21:06:35
  • 阅读 ( 218 )
  • 分类:热点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