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和张良最新消息(范增是怎么死的)

被浏览:7010

关注者:420

最佳回答:

范增(前278年-前204年),秦末居巢(今安徽省巢湖市亚父街道)人,西楚霸王项羽重要谋臣。项梁反秦起义时,范增曾劝项梁立楚怀王后裔为王。范增身为项羽帐下第一谋士,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你范增和张良谁厉害?范增怎么死的?

据《史记·项羽本纪》所载:“居巢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公元前207年,秦军章邯令王离、涉间围攻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章邯率军攻巨巨南,楚怀王命宋义、项羽救赵,范增为末将。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范增后归项羽为谋士,为其所倚重,被尊为“亚父”。

范增怎么死的?

公元前206(汉元年)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未被采纳。后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终未获成功。汉三年,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

公元前206年,范增随项羽入关中,劝其消灭刘邦势力,但未被采纳,后在鸿门宴上令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刘邦,却因为项伯从中干扰以及项羽的优柔寡断,放走了刘邦。范增气愤地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项羽本纪》)公元前204年初,楚军数次切断汉军粮道,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于是向项羽请和。项羽欲同意,范增说:“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羽与范增急攻荥阳。刘邦手下谋士陈平施离间计,令项羽误以为范增勾结汉军,从而削去范增之兵权。范增因而大怒告老回乡,项羽同意了。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范增大怒,曰:‘天下大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范增在回乡途中还没到彭城(今江苏徐州),就因背疽发作而死在路上。但民间传说他是诈死,实际上已经乘着石船来到浙江省天台县九遮山,隐姓埋名居住在山洞中,为民治病,造桥铺路方便行人。但他依然关心国事,当项羽自刎乌江消息传来,他大哭:“竖子不听吾言,终有今日!”于是人们知道他就是范增,他却说“范增早死彭城,哪里会到这里来!”不久人去洞空,不知所终。

范增和张良谁厉害?

范增身为项羽帐下第一谋士,可谓是张良的最大对手,二人在智谋上也不相上下,只可惜项羽用人无方,再加上项羽除了他没有什么像样的谋士了,而刘邦手下还有陈平、萧何、曹参等一群人,所以范增在历史上的形象始终不如张良。

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是他为刘邦定下了“韬晦之计”,以“不敢倍德”、无意于称王蒙蔽项伯,欺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是他为刘邦作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从而赢得了斗争的胜利。

项庄舞剑,张良出,樊哙急问:“今日之事何如?”可见事先有所商量。樊哙责项羽,口径一致,由辩解进而反诘,则更可以看出事前经过周密的策划。一方有备,一方无备,结局合乎情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良不像范增那样妄自尊大。他认为刘邦称王不是时候,很不策略,但并不明确否定,只是问了一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他认为不可以武力与项羽相斗张良是怎么死的,也只是委婉地探询:“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刘邦远不像项羽那样自信,张良却仍然处处留心,始终把自己放在谋臣的位置上。这是刘邦对他绝对信任的关键。可以说张良是“鸿门宴”这一事件的总导演。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项羽称为“亚父”,可见其地位不同寻常。他的政治观察力,他的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但他对项羽尤其是对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完全了解,他以命令的口吻要项羽攻打刘邦:“急击勿失”张良是怎么死的,他在席上“数目项王,举玉以示之者三”,要项羽“按既定方办”。他擅自布置项庄舞剑,已经造成欲取项羽而代之的客观影响,但他既不知人,也不知己,这是范增的致命弱点。他与张良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但是,两人毕竟只是谋臣,唱主角的是双方的决策者,是项羽和刘邦

,

获赞数:444

收藏数:19

回答时间:2024-09-27 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