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开 端午节来,讲述南京老山深处的花香故事

日头未回,满院栀子花香。栀子花正好开在端午节前后,金陵处处飘香。在我婆婆的叫卖里,在娃娃的裙子里,在女孩的发髻里,月牙色的白色衬着翡翠般的绿色,铺满了初夏和六月。 闻香寻源,驱车进...

日头未回,满院栀子花香。栀子花正好开在端午节前后,金陵处处飘香。在我婆婆的叫卖里,在娃娃的裙子里,在女孩的发髻里,月牙色的白色衬着翡翠般的绿色,铺满了初夏和六月。

闻香寻源,驱车进入崂山腹地,散落在山麓的栀子花田将香堂村温柔包裹。花朵在茂密的绿叶间含苞待放,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得到一个丰富而持久的瞬间。“栀子花开来端午”向塘谷生活季也在满枝的期待中正式启动。

“听,是稻田的声音,啪嗒啪嗒,沙沙作响,蜻蜓落在栀子花瓣上……”清远悠扬的歌声在山谷中回荡,南京民谣歌手Lewless将山涧化作乐谱,用向塘村歌《山谷中的时光》为人生季节奏响了温暖的开篇。

一首歌唱完,向塘文化设计顾问陈伟新回忆起第一次看到像桃园一样的向塘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艺术家王克真试图用锤子“画”出一幅乡村热闹生活的画卷;创作,故事的讲述者,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体验到了“每一个琴声都让所有的山响”的意境...向塘村三位“新村民”轮流分享“进村”的想法。或推动“为向塘空”建阅览室项目落地,或以“铁匠”的身份诠释堂屋周围乡音的含义,或把物件、美食、故事融入住在山里的日子,用自己对艺术、生活的理解重构向塘村。

“像山一样的屏幕是真实的,像山一样的穹顶是真实的,天空空是真实的,草也是真实的。这里的一切都是大自然赋予的,但也有一种天人合一般的美感和氛围。”在生活季启动仪式上,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毕飞宇用一副“只有那个向塘”来形容他心中的向塘。“这里的美让人忍不住与最亲近的人分享。艺术家住在这里,影响了周围的环境,感染了当地的文化,这就是这里最大的贡献。”

包着白糖的糯粽子,挂在门口的艾草,争归的龙舟,都是端午节常见的形象。作为端午文化传承基地,向塘创造性地将种植了20多年的栀子花纳入其中,以“端午花信”为先导,引领了“栀子花开在端午”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也在“文艺赋能乡村”的过程中编织了一个个花香的故事。

从南到北穿过向塘,山涧将村庄与水库、栀子花田连接起来。至今保持着30多年前的风格,颇有诗意。桃园的这一景观,正吸引着艺术家、设计师、品牌经理纷纷驻足,以“新村民”的身份加入向塘项目。

“传统的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往往陷入‘重刻乡村民居’的窠臼。同样的水车磨坊,相似的农家菜,新鲜感消失后,已经不符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和舒适追求。”向塘项目总策划范丽表示,项目的初衷是在对乡村元素进行解读和重构的基础上,遵循“艺术重构乡村”的规划理念,让新老村民共同探索“美丽乡村”的新实践。

向塘村30号是一个名为“芝咖啡”的小院。树枝沿着石缝蜿蜒,绕过石井竹椅,爬上带着栀子花香气的咖啡拿铁,清新湿润的初夏气息隐隐约约。站在这家《网络名人》里吸引时尚年轻人打卡的咖啡店前,很难想象三年前这里只是村民朱迪兵自己的农家乐。随着褪色的广告牌和萧条的商业,它是不起眼的。

“向塘计划”的第一步是租回村里的房子。作为第一批签租约的村民,朱迪兵不仅拿到了可观的租金,还有机会翻修旧居。20年租期结束,他可以选择继续出租,也可以把咖啡店留给儿孙。

截至目前,向塘村超过一半的村民选择了租旧房,买新房。那些栀子花环绕的老农家乐,将成为先锋与简约交融共存的创意空房,形成与当地特色生态和文化产业相契合的全新形态。

“‘新村民’的到来,让村子越来越好,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在见证了“向塘计划”的实施过程后,浦口区江浦街道华光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小玲主动推动成立“村民理事会”,为新老村民搭建沟通平台,让文化商业更好地融入山村生活。

“新村民”的到来,给淳朴朴实的小村庄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向塘村的原住民也在用爱诠释着栀子花“等待生命”的花语。

“村民家的前屋后基本都种着栀子花和艾草,南京市场上零售的栀子花也大多来自这里。“从小在村里长大的赵真,熟悉满树的冰花,也见过雨季到来时栀子花囤积的尴尬。”都是叔叔阿姨辛辛苦苦种的花。与其逼他们,不如做点更有意义的事。"

2019年以来,赵真启动了“关爱栀子花”公益项目,组织南京市30多所中小学参与栀子花义卖活动。栀子花销售所得用于“农村小学重建计划”。一时间,提着竹篮、卖栀子花的孩子们涌上街头巷尾,稚嫩清亮的童声和花香传到千里之外的大山深处,连接起两地的真挚友谊。

  • 发表于 2022-06-05 17:54:55
  • 阅读 ( 312 )
  • 分类:热点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